21逍遥游免费教案_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逍遥游免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那种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就是逍遥。“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本文要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做“逍遥”主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具体内涵。 二.整体感知,粗知文意 1.作者简介。 注释。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龄略小。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在《读本》里有关于他生活的演义。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诵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停顿。 抟传转砖???徙徒???抉决???舂春椿???蜩调绸凋???泠冷 沮咀狙疽苴 刺棘喇剌 朝菌 数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抽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大鹏怒飞”:读出气势和力量。 “蜩与学鸠”:读出其渺小。 “大年小年”:读出鲜明的对比。 “汤之问棘”: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鴳的鄙视。 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肯定。 3.小结。 三.预习练习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 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 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因为什么? 2.作者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别呢?从哪里能看出来?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3.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学生朗读课文。 二.积累词语,理解文章 1.找出文中的异体字、通假字: 三餐而反?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北冥有鱼 2.解释加点词意思: 则风斯在下矣? 有土斯有粮。 之二虫又何知!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而为一。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且适南冥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课文上有注释。] 3.找出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 而莫之夭阏者??奚以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彼且恶乎待哉? 4.介宾后置句。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翱翔蓬蒿之间 5.成语。 鹏程万里: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能飞万里。后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6.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7.省略句。 翱翔蓬蒿之间???众人匹之 8.反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词类活用。 10.古今异义。 ? 11.一词多义。 ? ? 三.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诵读课文,回答课后练习一中的问题。 2.翻译下列句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彼且奚适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翻译全文。 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