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会计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
苏金香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350108)
【摘要】深沪两市的公司在2012 年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自我评价报告中,有22 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这22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从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公司特征、披露情况、内控目标、内控要素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 审计意见 自我评价报告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规定于2012年1 月1 日起在深沪主板上市的公司开始施行。2012 年作为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元年,分析2012 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以及解决相关问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现状
(一) 披露总体情况
在2012 年年度报告披露期间,深交所、上交所共有948 家主板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22 家出具了非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有19 家,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有3 家。研究发现,与2011 年比较,非标准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提高,说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已取得一定成效。笔者将对这22 家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简要描述,希望有所启发。
(二) 行业特征
赵秀侠(2011)发现,工业企业大多是由国家或集体控股,比起经济因素,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企业所面临的政治因素。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使得企业内部很难产生相应的制衡关系,更不用说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笔者对22 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发现22 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大部分出现在第二产业,这主要是因为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的企业与其他产业的企业比较,规模更为庞大,成本费用核算更为复杂,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更具有挑战性,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这与赵秀侠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三) 披露时间
内部控制缺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个“污点”,所以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态度总是尽量的隐瞒或者规避。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年报及自我评价报告的发布时间都比较晚。经过统计发现在22 家非无保留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中有5 家是3 月末出具内控审计报告,17 家均在4 月才出具年报和审计报告。根据胡为民(2012)研究,内部控制指数排名靠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在1 月、2 月、3 月发布年报和审计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部控制审计越好的公司,其发布年报的时间就越早。
(四)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有五大基础目标:战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维护资产安全、经营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目标。对22 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发现除深天地A 停产整顿1 年、ST 宜纸整体搬迁、ST 凤凰亏损巨大、ST 长油亏损等原因使得这4 家上市公司持续经营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外,江淮汽车由于汽车召回事件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同时又对其余17 家违反内部控制目标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内部控制违反最高层次战略的目标有1 家,是因为香梨股份在2012 年涉足了新市场棉花市场,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最直接的体现,经营效率的高低可以看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变现能力、现金回笼能力、获利能力,违反经营目标的上市公司有 12 家,占70.59%,所以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极为重要,否则容易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 主要是指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完整性、合理性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不能合理保证实现资产安全、经营效率效益、合法合规等其他目标的控制活动缺陷。对出具否定意见的3 家上市公司和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的19 家上市公司分别进行统计,笔者发现,存在非财务内部控制缺陷而使得内控有效性不足的公司比例达到50%,在11 家非财务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存在问题的有4 家,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缺陷的有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