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会计
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蔡梦琳
摘要:随着企业上市的热潮,企业IPO 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得到了许多关注。企业IPO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既欺骗了投资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又会阻碍企业的正常成长,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影响的方向和机制等,并根据研究结果从制度、监管等方面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 :IPO;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发明显,上市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而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调整报告利润,使IPO上市顺利进行。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愈发普遍和突出,IPO 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企业在新股募集之前进行盈余管理,一是由于我国法律对公司的上市资格进行了硬性规定,财务状况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无法完全满足上市条件又急于上市的公司为了能够顺利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二是由于企业发行的股票价格跟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等直接相关,导致能够满足上市规定的公司也为了提高股票价格从而筹集更多资金而采用盈余管理方式调高报告业绩。这种做法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投资者,极有可能在IPO后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有效运行。IPO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大变脸的现象比较普遍(刘新亮,2014),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仅2014 年半年报预告显示,已有超过1/3的次新股业绩变脸。因此,对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学者对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一般采用总体应计利润法(主要是修正的Jones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法等通过建立模型来衡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在IPO公司中是普遍存在的。
之后,研究者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方面。Bal(l 2008)等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外部监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陈祥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公司的风险投资、财务状况、治理结构、行业特征等因素相关。潘越、吴超鹏、史晓康(2010)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IPO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企业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的社会资本负相关。Jain 和Kini(1994)研究北美地区的资本证券市场,证明了风险投资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在IPO前的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同时,孙建华(2015)的研究不仅支持了风险投资的存在性、异质性对企业IPO后绩效存在影响,也分析了该影响的传导机制。Becker、DeFond 和Jianbalvo(1998)的研究发现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比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平均盈余管理程度更低。Aharony et al(1993)的研究认为高质量的保荐机构有更高的动力去发现IPO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能更好地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然而,尹自永和王新宇(2014)的研究则表明高声誉承销商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对企业IPO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三、IPO盈余管理内部影响因素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法律条文对于IPO企业盈利水平的规定几乎都是绝对水平上的规定而不是相对水平,这就导致了企业规模对企业IPO具有的重要影响。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中就有规定,企业要IPO 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最近3 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这种绝对水平上的规定无疑是有利于大规模企业。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要想达到法律规定的净利润、现金净流量和营业收入额等条件,就必须有很高的资产报酬率,这对于这些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的企业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条件, 而正是这些急需资金促进发展的中小企业有更强的IPO上市动机,在绝对收入和利润额达不到条件的情况下,有更强的动机在IPO前进行盈余管理。
(二)公司财务状况
1.公司盈利性与现金流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盈利水平与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