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低速翼型的气动特性演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翼型前后驻点分别为O、O1 起动涡——刚起动的极短时间内,粘性尚未起作用 5.4.2 环量的产生和后缘条件的关系 精选编制 后缘绕流在上翼面出现分离,产生逆时针旋涡,后驻点O1移向后缘点B 起动涡——起动中,粘性起作用。 5.4.2 环量的产生和后缘条件的关系 精选编制 后驻点O1移至后缘点B时,后缘绕流分离形成的涡脱离翼面流向下游, 形成起动涡,后缘处上下翼面流动平顺汇合流向下游。 起动涡——起动过程完结,翼型匀速前进 5.4.2 环量的产生和后缘条件的关系 精选编制 精选编制 由上述讨论可得出: (1)流体粘性和翼型的尖后缘是产生起动涡的物理原因。绕翼型的速度环量始终与起动涡环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对于一定形状的翼型,只要给定绕流速度和迎角,就有一个固定的速度环量与之对应,确定的条件是库塔条件。 (3)如果速度和迎角发生变化,将重新调整速度环量,以保证气流绕过翼型时从后缘平滑汇合流出。 (4)代表绕翼型环量的旋涡,始终附着在翼型上,称为附着涡。根据升力环量定律,直匀流加上一定强度的附着涡所产生的升力,与直匀流中一个有环量的翼型绕流完全一样。 精选编制 5.5 薄翼型理论 理想不可压流体流过一个翼型,如果迎角不大,翼型的厚度和弯度也很小,流场是小扰动位流场,所以翼面上的边界条件以及压强系数可以线化,厚度、弯度和迎角的影响可以分开考虑。 翼型的这种位流解法在空气动力学上称为薄翼型理论。 精选编制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采用体坐标轴Oxy,原点位于前缘点,x轴沿翼弦向后,y轴向上。 翼型低速无粘位流问题,一般可描述如下: 精选编制 翼型绕流速度位Φ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因此它可分解为 直均来流速度位φ∞和翼型存在引起的扰动速度位φ,即 于是,扰动速度位也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因有 (2)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精选编制 体轴坐标系 翼面上x、y方向的流速分量记为 则边界条件为: 将 根据物面应是流线的边界条件,有 (6)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因翼型薄,弯度和迎角小,即 视为一阶小量,则 为二阶小量 ; 因此 (5-12) (5-11) 精选编制 将(5-12)中的 展开成如下级数, 其中 也是二阶小量。保留一阶小量下, , 考虑到翼面坐标与厚度、弯度分布的关系,上式可写为, (5-15) ——翼面边界条件线化近似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因此在薄翼型前提下,翼面上y方向的扰动速度可近似用弦线上的值代替。 这就是翼面边界条件的线性化近似表达式。式(5-15)表示,在小扰动条件下 可近似表示为弯度、厚度和迎角三部分的线性和。 精选编制 ———————————————————————————————————————————————————————————————— + + 迎角问题 弯板问题 厚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缘条件 后缘条件 后缘条件 ——扰动速度位的线性叠加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精选编制 ——扰动速度位的线性叠加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厚度问题因流动上下对称,不能产生升力和力矩。弯度和迎角问题则流动上下不对称,压差作用产生升力和力矩。弯度和迎角问题可合在一起处理,称为迎角—弯度问题。 精选编制 根据伯努利方程,流场中任一点的压强系数为 若只保留一阶小量,则有结果, 对翼面上的压强系数进一步近似,则有 ——压强系数的线化近似 5.5.1 扰动速度位的线化方程 精选编制 在中弧线布涡模拟升力问题 5.5.2 迎角弯度问题(升力问题) 对于薄翼型问题,气动特性只依赖于中弧线与迎角的作用。升力的产生从本质上来源于绕中弧线有环量,可以使用一个变强度的涡面来代替中弧线,并在物面上满足边界条件 因为翼型的弯度一般很小,中弧线和弦线差别不大,因而在中弧线上布涡可近似用弦线上布涡来代替。 精选编制 5.5.2 迎角弯板问题(升力问题) 在一级近似条件下求解迎角—弯度问题,或者说求薄翼型的升力和力矩问题,归结为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求解沿弦线连续分布的涡强γ(s) (1)无穷远处的边界条件 (2)物面边界条件 (3)库塔—儒可夫斯基后缘条件 因涡面在无穷远处的扰动速度为零,所以无穷远边界条件自动满足,求解时只需考虑物面边界条件和后缘条件即可 精选编制 (1)在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曲线中,在迎角较小时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斜率称为升力线斜率,记为 这个斜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