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__第3章_本量利分析(117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的定义及基本假设 二、基本等式及相关指标 三、盈亏平衡点分析 四、目标利润分析 五、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六、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李明是学校食品服务部的经理,他正在考虑是否要租用一套饮料自动售货机。李明打算将每种饮料的售价定为5元,购入价为4元。为了决策分析,他预计收入和成本有如下关系: 一、本量利分析的定义及基本假设 (一)本量利分析的定义 定义:本-量-利分析,又称为CVP(cost-volume-profit )分析,是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 在成本性态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化的模型和图式进行揭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即:P=px-bx-a=(p-b)x-a 注意: 1.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个量就是销售收入。 2.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的对比关系。但产量的变化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二)基本假设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体现在特定期间、特定业务量范围内。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单位变动成本或变动成本率。 (3)单位售价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销售收入同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销售单价。 3.产销平衡假设:计算期内,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一致,企业能够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假设生产一种产品时,产量等于销售量; 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 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5.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按贡献式程序确定损益。 6.假定本量利分析中的利润总是指营业净利润。如以自变量形式出现假定是目标利润。 7.会计数据可靠性假设 这是指在本量利分析中所使用的会计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不但会计提供的历史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而且根据这些历史数据所确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也是真实可靠的。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会计师可以把所有成本合理地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能确知它们与业务量的关系之上的。这是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二、基本等式及相关指标 (一)基本等式 P= px - bx - a =(p-b)x - a 税后: P=[(p-b) x - a](1- t) (二)相关指标 1.边际贡献 (1)单位边际贡献 cm=p-b (2)边际贡献总额 Tcm=(p-b)x=P+a 2.边际贡献率 cmR=(p-b) /p= (p-b)x /px =1- b/p=1-bR 3.变动成本率 bR=b/p=bx /px 可以看出: P=cmx – a = Tcm - a = px * cmR - a = px *(1- bR ) - a Tcm=(p-b) x=px*cmR=P+a 4.盈亏临界点: x=a/cm px=a/cmR= a/(1-bR) 5.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6.安全边际=现有(预计)的销售量(额)-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 7.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额) 现有(预计)的销售量(额)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8.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安全边际量*销售单价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销售单价 =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9.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 =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 =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三、盈亏平衡点分析 (一) 单一品种下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 1、公式法 2、图解法 为什么对于销售多品种的企业来说,我们关注的是它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呢? 例如,一个超市销售上百种商品,各种商品价格不一样,单位变动成本也不一样,计算整体的盈亏平衡销量没有意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例:某企业产销一种产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