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单元 4.《三月桃花水》同步分层作业2025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docx

发布:2025-02-28约9.1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三月桃花水

课文解读

内容结构:

课文开篇以“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两个问句引出三月桃花水,设置悬念。接着从声音和光芒两方面进行描写,写声音时,如“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三月桃花水声音的丰富多样;写光芒时,如“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通过比喻和描写,呈现出三月桃花水映照下的美丽景色。最后总结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

写作手法: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把三月桃花水比作小铃铛、丝绸、竖琴、明镜等,把麦苗、垂柳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和情感,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三月桃花水的美妙。

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三月桃花水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使情与景完美融合。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桃花水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桃花水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人们根据桃花水的涨落来判断农事时节,如“桃花水至则种稷,桃花水落则种黍”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利用,也反映了桃花水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小试牛刀

1.根据语境,按要求完成练习。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黄鹂在树上歌唱,感叹这春光的绮(qíqǐ)丽,几只燕子不时

应和两声,像是在与黄鹂谈(tányán)论春的美好!

(1)用“√”选出括号内的正确读音。

(2)乐乐不确定加点字“和”的读音,下面是字典中“和”字的读音及解释,根据语境,应选择()项。

A.hé平和,和缓B.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C.hè和谐地跟着唱D.huò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

(3)仿照画线词组,我还能写出:雨如如

2.巧辨双胞胎。(选字组词)

芒忙光(

)(

)碌

镜境环(

)(

)片

瓣辩花(

)(

)论

铃玲()珑()声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这句话要读出()的语气。

A.夸耀、赞叹B.赞美、喜爱C.轻柔、留恋

(2)“两岸柳如眉”中,“柳”和“眉”的共同点是

4.对下面两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A.这两句话重点写铃铛的响亮和丝绸的光洁。

B.这两个问句,句式整齐,用比喻的手法引发读者对“声音”和“光芒”的好奇。

C.这两个问句,一句点明下文春水滋润大地的声音,一句点明下文春水装点大地的景象。

5.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水如油,滋润万物。B.一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

C.文章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三月桃花水预示着滋润新的生命。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1)这句话从()的角度描绘了三月桃花水带来的美好感受。

A.视觉B.味觉C.听觉D.嗅觉

(2)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拖拉机的鸣响低语”融合在一起展现了_的景象。

(3)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之情。

7.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桃花水滋润万物、装点大地的景象?完成下面的图示。

竖琴(听觉)

竖琴(听觉)

拖拉机

明镜(视觉)

垂柳

生机监然……

桃花水

8.快乐阅读。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②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选文中的“它”指的是-0

②“它”都看见了哪些事物?()(多选)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