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人力资源师考试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级辅导大纲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本章主题: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集体合同制度
用人单位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的产权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的关系,包括:
所有者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人员)的关系;
经营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关系;
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
工会与职工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必须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劳动者必须为实现用人单位的劳动过程而劳动;
劳动关系是基于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
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关系的性质:
平等的性质
平等主体的劳动合同关系;
平等的法律人格。
不平等的性质(隶属性)
具有人身关系属性、经济利益和财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力的存在与消费与劳动者人身不可分离;
劳动者用劳动力来换取生活资料,雇主要向雇员支付工资。
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方面法律的功能:
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提供保护;
解决纠纷;
确定劳动基准。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P270)
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人们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P270)
劳动法律关系的 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劳动关系多元化
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四、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P274)
依据调节手段不同划分:
1、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
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
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
4、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
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P278)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二、集体合同的特征(P278)
集体合同的特征主要是:
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协议)。
有特定的当事人:工会或职工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P278)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
功能不同
法律效力不同(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
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四、集体合同的作用(P279)
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五、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P279)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内容合法原则;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原则;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原则;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原则;
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原则。
六、集体合同的形式(P280)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集体合同为法定要式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形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
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
附件:主要是工资协议。(劳动合同与工资协议产生冲突时,以工资协议为准。)
七、集体合同的期限(P280)
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
为什么集体合同的期限不能长也不能短?
时期过短,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而且加大集体协商的成本;时期过长,不利于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和不利于劳动权益的保障。
八、集体合同的内容(P281)
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一般性规定
过滤性规定
其他规定
九、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P281-P283)
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2.集体合同协商;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4.审核期限和生效;
5.集体合同的公布。
十、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P283)
集体合同的履行
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
履行的监督检查
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企业违反:承担法律责任
工会违反:承担道义责任
个人违反: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一、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P287)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