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核心能力与能力指标之建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課程與教學 190
期
課程與教學
大學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
之建置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李坤崇
李坤崇(2009a )以成果導向教育 現應具備的能力。
為基礎,參酌逢甲大學的雙迴圈課程 「成果導向教育的課程發展圖」之三
規劃與管理機制、中原大學的能力地圖 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乃課程發展內迴圈
(C-Map )機制示意圖、美國工程與技 的起點,需有明確的三級教育目標及核心
術教育認證組織(Accreditation Board of 能力,方能引導課程發展、調整及評鑑課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的EC2000 程。能力指標乃成果迴圈的起點,以能力
雙迴圈、Rogers 品質保證的評量模式、 指標來調整、設計課程或活動及規劃配套
Kem 、Thomas 、Howard與Bass醫學教育 措施後,實施課程或活動的教學及評量,
的課程發展,歐盟執行委員會贊助Tuning 並將教學或活動評量結果用來回饋能力指
計畫的調整模式,以及「國際高等商管 標、微調評量指標以再次進入成果迴圈。
教育聯盟」(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壹、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能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 )
力指標的意涵
確保學習成效流程等七種大學課程發展模
式,持續研擬具「目標導向、縱向連貫、 欲了解三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橫向統整、能力檢核」特質的「成果導向 宜先掌握教育目標、基本能力(b a s i c
教育的課程發展圖」(如圖1)。 capacity )、核心能力(core capacity )的
外迴圈目的在於維持適切的校教育目 意涵。
標及核心能力,內迴圈目的在於維持校院
一、教育目標
系合宜的教學成效,並確保學生畢業時能
具備應具備的能力。成果迴圈目的在於維 「教育目標」(educational objective )
持學系合宜的能力指標,並確保學生能展 係指學生「畢業後三到五年」應達成之職
教育研究月刊 2010.2 107
190 教育研究月刊
期
院、通識、
校教育目標、 系教育目標、
處室教育目標、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