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ppt

发布:2016-08-17约6.48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力 矩 分 配 法 3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杆端弯矩 22.8 0.1 0.06 1/2 1/2 0.64 0.36 固端弯矩 分配 与 传递 分配系数 25 ← 50 50 → 25 -2 ← -4 - 4 → -2 8 ← 16 9 0.64 ← 1.28 0.72 -0.16 ← -0.32 - 0.32 →-0.16 45.7 54.3 40.2 - 40.2 100 -100 100kNm 10kN 0.75EI 10m 8kN/m EI EI 10m 10m 10m A B C D 100kN.m -100 -100+50 100 -100 【解】 力 矩 分 配 法 3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2.8 45.7 54.3 40.2 100 100 M图(kN.m) 说明:计算C点的分配系数、MUCD向外传递时,D点按铰支。 25 ← 50 50 → 25 16.7 ← 33.3 力 矩 分 配 法 3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解】 杆端弯矩 22.84 0.1 0.06 -100 -200/3 200/3 -100 0.5 0.5 0.64 0.36 1 0 固端弯矩 分配 与 传递 分配系数 -2 ← -4 - 4 → -2 8 ← 16 9 → 0 0.64 ← 1.28 0.72 -0.16 ← -0.32 - 0.32 → -0.16 45.68 54.3 2 40.22 40.22 100 -100 10m 10kN EI 8kN/m EI 0.75EI 100kN·m 10m 10m 10m 欢 迎 使 用 工 程 力 学 系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系 列 力 矩 分 配 法 力 矩 分 配 法   本章要理解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基本思路,重点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在学习中要清楚力矩分配法是一种渐进法,要明确两个状态——固定状态和放松状态,掌握力矩分配法的三要素(固端弯矩、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的计算,才能真正领会力矩分配法的意义。   另外,在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本章还将简单介绍无剪力分配法、附加链杆法和分层法等实用计算方法。它们与力矩分配法通称为渐进法。要理解这些方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力 矩 分 配 法 1 基本概念 3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力 矩 分 配 法 1 基本概念 3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 基 本 概 念 二、力矩分配法的正负号规定   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位移法,故力矩分配法中对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相同,即都假设对杆端顺时针旋转为正号。   另外,作用于结点的外力偶荷载、作用于附加刚臂的约束反力矩,也假定为对结点或附加刚臂顺时针旋转为正号。 一、力矩分配法的应用条件 理论基础:位移法; 计算对象:杆端弯矩; 计算方法:通过增量调整修正,逐步逼近真实状态;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水 利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结 构 力 学 课 程 组 1 基 本 概 念 三、转动刚度   杆件杆端抵抗转动的能力,称为杆件的转动刚度,AB杆A端的转动刚度用SAB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使AB杆A端产生单位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力矩。 力 矩 分 配 法 1 1 1 1 SAB=4i 1 SAB=3i SAB=i 1   由左图可知,杆端转动刚度SAB值不仅与杆件的线刚度i有关,而且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而与近端支撑无关。 1 基 本 概 念 四、分配系数和分配弯矩 (j=B、C、D) 分配系数 分配弯矩 同一结点各杆端的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1,即 力 矩 分 配 法 1 基 本 概 念 五、传递系数和传递弯矩   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弯矩传递系数。   在等截面杆件中,弯矩传递系数 C 随远端的支承情况而不同。三种基本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如下: 远端固定 远端铰支 远端滑动 力 矩 分 配 法 力 矩 分 配 法 § 7.1 基本概念 §7.3 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