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重点讲述: 一、充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说明中国抗战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确评价国民党战场的历史地位 三、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席卷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垄断资产阶级采取两种办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用疯狂的 战争摆脱危机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东方会议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 广田内阁的侵略计划:“先打中国” 日德签约——形成法西斯反动同盟: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速战速决——以华制华——全面败亡 美英的绥靖政策到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对东北长达14年的奴役 ?在日伪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深层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所以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抗日战争是捍卫中华民族生存权、发展权的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九一八屈辱的抵抗,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和文告,号召进行民族自卫战争 3、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宣布对日作战,并选派干部加强抗日义勇军、抗联的斗争 1937年秋八路军日夜兼程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潮 ★一二九运动标志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2、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中共满洲省委与抗日义勇军领导人李杜合作 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 中共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逼蒋抗日方针的确定 ★西安事变——时局转换的枢纽 ★中共中央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标志: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意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顺乎潮流、合乎民意。亦是我党坚持国内团结,一致抗日路线的伟大胜利。 它成为全国抗日战争发动的枢纽,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我党走向抗日的广阔天地,中流砥柱的美名传遍海内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广泛的民族性,极大的不平衡性 有军队、有政权的合作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 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作用:担负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主要战役:北平南苑战斗:佟麟阁、赵登禹 凇沪战役、忻口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 结局:除台儿庄大捷外,其余几乎都是退却。 败因: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是战略指导方针失误:实施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群众;在战术上消极防御。 台儿庄大战图片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录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日本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容共、反共”的方针,多次制造反共摩擦,标志国民党由片面抗战转为消极抗战 相持阶段的几大战役:桂南会战、枣宜会战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给日军有力打击 3、战略反攻阶段,豫、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