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doc
广告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3)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研究经济社会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传播现象,并以解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形象及产品的各种营销传播问题为主要任务。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具备现代广告及营销传播的理论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视野,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协作意识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机构、文化创意产业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工作,具有从事广告及传播运营、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营销和市场研究等工作的能力。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策略分析能力、创意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市场研究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策划、传播创意、媒介策略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毕业生应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业务技能,了解广告学、传播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研究趋势。
2.掌握广告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理解广告活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广告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3.具备整合营销传播及数字传播背景下的有效实施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活动的能力。
4.具有市场调查与研究、消费者行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5.具备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及实施的基本能力。
6.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7.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审美感受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
8.具有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9.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有听、说、读、写和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针对传播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策划、创意、发布实施的能力;具备市场研究、数据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具有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能力及相应的创新、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结构:在一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基础上掌握广告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具备的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及视听方面的基本知识。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专业课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课程:相关的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类课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及相应的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
专业能力
广告及传播等相关的基本知识
课程: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概论、中外广告史、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广告媒体研究、传播研究方法、广告法规、中西文化比较、中外新闻史、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社会心理学、广告英语等
市场研究、数据分析、消费者研究及策略分析的基本能力
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传播研究方法、财务会计等
广告及品牌策划、创意、发布与实施及传播实务的基本能力
课程:广告策划与创意B1、广告策划与创意B2、广告文案、媒介产业经营与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品牌研究、广告设计、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广告个案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新媒体广告及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
公共关系策划与实施的基本能力
课程:公共关系学、危机管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媒体研究、企业文化、新媒体广告及实践类教学环节,如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
视听的基本知识与设计制作基本能力
课程:广告设计基础、构成设计、图形创意、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基础、摄影基础、动画基础、广告摄影、电脑图文设计、影视广告赏析、影视广告创意制作、广告设计等
人文素养及审美的基本能力
课程:美学原理、中国文学赏析、外国文学赏析、民俗学、中外美术史等
知识结构
基础素养知识结构的培养
课程:中国文学赏析、外国文学赏析、美学原理、中外美术史、民俗学、中西文化比较、社会学、心理学、高等数学等
专业知识结构的培养
课程: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媒体研究、新媒体广告、广告设计、广告摄影、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研究、中外广告史、广告法规传播研究方法等
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课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危机管理、广告个案研究、广告摄影、广告设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程:系列认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