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名翻译研究综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cience
J:56--59 Journalof University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3 Culinary Yangzhou
中餐菜名翻译研究综述
胡红云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中餐菜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菜名翻译进
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综合各家论点,对菜名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菜名翻译的功能特点以及翻译方
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为今后的菜名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餐饮管理;中餐;菜名;翻译
972.117一04
中图分类号:T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8)03—0056—04
中国是个烹饪王国,外国人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目前,很多宾馆和餐馆都有英语菜单。中餐菜
名浓缩了中国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和地方特色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对于在中餐馆吃饭
的外国客人来说,一份翻译得当的中餐菜单是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和桥梁。随着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中餐菜名的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虽然有很多翻译工作者参与到中
国菜名的翻译中来,但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别,加上缺乏统一的规范,许多菜名翻译让外国客人看不明白
或误解,甚至啼笑皆非。笔者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菜名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菜名翻译的功能
特点以及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今后的菜名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1 菜名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这十年时间里,相关文章仅有七篇。据笔者了解,较早关注菜名翻译研究的是刘增羽先生,他在1990年
第5期的《中国翻译》上发表了《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作者鉴于当时菜名翻译混乱的情况,建议成
立中国菜英译名审定委员会…1。陈加基先生在1993年第2期的《中国翻译》上发表了《中式菜肴英译方
法初探》,提出了中式菜肴翻译的几个类型:写实型(直译法)、写意型(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半写实型半
写意型(直译加意译)、地方风味型、典故型(直译或意译加解释型翻译)和药膳型(简译加注释)【2I。后
来有关中餐菜名翻译的文章散见于一些刊物。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黄海翔的《中餐菜单英译浅谈》、
任静生的《也谈中餐和主食的英译问题》、董莉的《从“源语文化”看中式菜肴的翻译》、刘清波的《中式菜
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熊力游的《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刘碹传的《菜肴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和
乔平的《中餐菜名分类及其英译方法》等。但总的来说,数量不多,较为零散,缺乏系统且全面深入的研
究。谢先泽等认为,中餐菜名翻译的研究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中餐菜名翻译原则的研究还有
待于深入;第二,对菜谱中菜名的翻译针对性不够强;第三,对源自历史典故和富有文化意义的菜名翻译
J。杨亚敏认为,中餐菜名的翻译存在着两大
的研究几乎是蜻蜓点水,缺少值得借鉴的范文,缺少规范13
障碍,一是表现为菜式空缺造成词汇空缺。像“饺子、元宵、粽子”等词汇,是完全中国化的饮食,英语词
汇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很多人常常把它们都翻译为“dumpling”。但我们知道,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食
物,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二是表现为中国菜命名的特殊性。中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菜品及名称
繁多,很多菜品名称表现为典故、比喻、夸张和象征等形式,这给翻译带来很大难度,一旦把握不当,就会
收稿日期:2008—03—28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项目(07町2)。
作者简介:胡红-2r(1964一),女,浙江淳安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56—
万方数据
No.3 Science of V01.25SumNo.91
2008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