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级历史科香港史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二級歷史科香港史教案
設計者:曾愛儀 課題:一起走過太平山街的日子(一) 教節:1
目標:
完成此教節後,學生應能
認識太平山街的位置及其演變;
認識早期華人聚居地的位置及環境;
認識1894年香港鼠疫肆虐的情況;
了解香港街道名稱與其歷史背景之關係;
了解華人與洋人的文化分歧;
學習如何代入歷史情境;
課堂安排:
分鐘 步驟 內容 用具
3 3 開端:
比較太平山街今昔的照片 提問:
兩張照片有何分別?(年代、樓宇建築)
指出這兩張照片的地點為太平山街,分別攝於1894年及1999年。 課本p.170
高影片(1) – 1999年照片
6 3 太平山街的位置及街名考源:
先讓學生找出一些他們熟識的街道或建築物,例如西港城、皇后大道等。
學生在工作紙p.1用紅筆圈出太平山街的位置。
老師介紹太平山區的位置
學生閱讀街名考源的資料,老師引導學生指出「太平」的意義。 高映片(2) – 地圖
工作紙p.1
16 10 太平山街的早期歷史:1894年的瘟疫
錄影帶播放 參考工作紙p.2的圖片,解答問題1及2。
老師指出華人聚居地的位置。
提問:華人聚居地的衛生情況如何?
利用高映片介紹華人公寓式房屋結構。
播放錄影帶(約6分鐘)
完成工作紙p.3之報告書 工作紙p.2-3
高映片(2) – 華人屋宇結構
錄影帶:《一起走過的日子》(第一部分:6”48-11”22)
26 10 四、討論:港府措施 全班分為英國商人及華人平民,然後2人一組,從所屬身份出發,表達對政府措施的看法。
老師把各組看法分類張貼在黑板上,綜合及歸納各組意見。 工作紙p.3
白紙、水筆
30 4 總結:華洋分歧 提問:
華人與洋人的意見有何不同?
為何有這些分別?
總結:
早期華人與洋人因文化、習慣之差異,對同一事情有不同看法。
引導學生思考今天的香港是否仍有這些情況。 **高映片可以電腦簡報代替。
- 1 -
中二級歷史科香港史教案
設計者:曾愛儀 課題:一起走過太平山街的日子(二) 教節:1
目標:
完成此教節後,學生應能
認識百姓廟及東華醫院的歷史背景;
認識大笪地的風貌;
了解華人的生活情況;
明白香港市區的發展和轉變對歷史文化的影響;
代入歷史環境,明白每個人的生活均屬於歷史一部分。
課堂安排:
分鐘 步驟 內容 用具
3 3 開端:
太平山區的位置
提問:
比較工作紙p.2及p.4的圖片,你可否找出其中相同的建築物嗎?
圖中A部分是甚麼地方?(空地)
B部分是不是住宅?
教師指出A和B的名稱。 工作紙p.4
高映片(1) – 太平山區圖片兩張
18 15 華人組織:錄影帶播放
大笪地和東華醫院分別代表了居民哪方面的生活?
播放錄影帶(約10分鐘)。
教師可分兩節播放,第一節講述百姓廟,第二節講述東華醫院,學生可以分段完成工作紙p.4。 工作紙p.4
錄影帶:《一起走過的日子》(第二部分:11”23-19”00)
28 10 三、華人生活:大笪地 邀請學生扮演夏師傅,講述工作紙p.5的訪問片段。
提問:圖八的「百歲人」、「見天心」是甚麼意思?(占卜)
學生完成工作紙p,5
課堂討論:3-4人一組,根據工作紙p.6要求進行討論,並記下重點。 高映片(2) – 大笪地
30 2 四、總結: 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對錄影帶內容的感受。
教師總結,指出香港市區因高速發展,不少歷史建築或古蹟已日漸消失,以引發學生思考文物保留問題。 **高映片可以電腦簡報代替。
- 2 -
街道位置
太平山街在哪裡?請用紅筆圈出太平山街的位置。
太平山街位於上環,在荷里活道之南,是一條依山勢建成的街道,十分狹窄。
街名考源
這條街以「太平山」命名,因它位於當年稱為太平山的山崗上。為何這裡被稱為太平山呢?以下是一些有關資料,試從中找出原因。
這裡稱為太平山,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後,越來越多華人在此聚居,遂依山建街道,因而名為「太平山街」,其附近一帶的區域也被稱為太平山區。
- 1 -
(圖二:丁新豹、黃迺錕《四環九約》,頁58)
1. 圖中A和B兩地的房屋有何分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