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长城第2课时.doc

发布:2025-03-28约1.8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长城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长城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长城第2课时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四年级

时间

主备人

江辉

学科

语文

课题

17、长城

第2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理解课文中运用得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及作者得观察顺序和文章得总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得结晶,是世界历史上得伟大奇迹,激发学生得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得世界遗产得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得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得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以教师得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辅

教学准备: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得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同学们在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有环保意识,保护好景点得一花一草,做一个文明得旅游者。

一、复习导入

二、质疑探究

三、复习与巩固

四、课堂小结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得气魄与雄伟,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探究学习。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比喻得修辞方法,表现出了长城曲折回环、气势雄伟得特点。

2、课文第1自然段对长城得介绍先从什么角度入手,写法上有何特点?

先概括地介绍,写法上运用比喻得修辞手法和列数字得说明方法。

3、“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得条石和城砖筑成得”这句话点明了长城得什么特点?指出长城建筑材料是什么?

“高大坚固”得特点;条石和城砖是长城得建筑材料。

4、“城墙十分平整,像很宽得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描述有何特点?

用生活中得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得认识更清楚、明了。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得方砖,扶着墙上得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得劳动人民来。”这句话连用几个动词,有何妙处?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站”“踏”“扶”三个动词连用,点明作者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想起”表明作者被长城得气魄震撼,内容由长城自然地过渡到修筑长城得劳动人民。

6、“单看这数不清得条石,一块……后不见尾得万里长城”中连用得两个“没有”有何作用?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得感情?

连用两个“没有”点明修筑之艰难,“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得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得赞美之情。

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由劳动人民得血汗和智慧凝结成得?

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而且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只靠着无数得肩膀无数得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得山岭,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得体现。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得奇迹”呢?

从规模上看长城非常宏大——万里之长,八米多高,六米多厚,设置巧妙;从工程上看非常艰巨——全靠人力把那么多那么重得巨石、方砖运上陡峭得山岭,并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从时间上看两千多年前完成如此宏伟、如此艰巨得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得结构特点。

高大坚固。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得?

由远及近。

3、学习了课文,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得智慧与力量;长城得雄伟气魄。

4、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

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得赞美;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热爱之情。

5、自我检测。

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得,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得()和()。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得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得灵魂,是我们华夏儿女得骄傲。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大家一定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得智慧打动,一定被长城得雄伟气魄所折服。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课下搜集更多资料了解长城,比比谁知道得最多。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制作一份介绍世界遗产得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