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的处理.ppt
高钾血症的处理;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5.5mmol/L。
钾的生理功能
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以及心肌正常功能
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K+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状况下,机体具有调整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内不能逆转的多种原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2.肾脏排泄钾减少?
?这是导致高钾血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肾脏有强大的调整K+的能力,一般不轻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肾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就轻易发生高钾血症。
(1)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2)有效循环血流量下降
(3)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功能,其含量下降轻易导致高钾血症。
(4)醛固酮水平下降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减退?
(5)潴钾利尿剂
(6)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钾的功能障碍:此类高钾血症患者的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正常。重要见于狼疮性肾炎、移植肾、镰状细胞贫血性肾病、梗阻性肾病、假性低醛固酮症等。;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见于:
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溶血
②药物,用盐酸精氨酸或赖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和代谢性碱中毒时常发生明显高钾血症,也许是精氨酸与细胞内钾互换,使钾移至细胞外;在麻醉过程中用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也有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作用。
③癌症病人用大剂量化疗时,可引起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而引起高钾血症。
④家族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⑤缺氧、酸中毒
⑥高渗状态,重度失水、休克;临床体现;
2、循环系统
(1)克制心肌??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心音低弱,心脏停于舒张期。
(2)心律失常??几乎多种心律失常皆可发生,重要体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和异位心律失常,如心室早搏和心室颤动。
(3)血管收缩??出现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初期血压升高;心电图的体现对高钾血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一般初期出现T波??尖,QT时间缩短,伴随高钾血症的深入加重,出现QRS波增宽、幅度下降,P波形态逐渐消失。血清钾10mmol/L,心室肌普遍受到克制,可出现房颤、室扑、室颤、心脏停搏。;3、中枢神经系统?
?也以克制作用为主,体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
4、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出现肠麻痹。
5、对酸碱平衡和其他电解质离子的影响?
高钾血症时,钠泵活性增强,钾-钠互换比例超过氢-钠互换,出现高钠血症、细胞外液酸中毒,细胞内Na+浓度减少和碱中毒。;治疗;1、保护心肌
钙及钠离子与钾离子有对抗作用,注射后能立即起作用,能迅速缓和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目的是迅速稳定细胞膜。
(1)钙盐的应用
当患者出现心律不齐时,无论血清Ga2+浓度与否正常,应立即予以10%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静脉注射,一般1-3min起效,可维持30~60min,对合并低钙血症的患者效果更好。若效果不好,5~10min后可反复一次。若仍无效,无需再应用。对已用或准备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慎用。;(2)钠盐的应用??
尤其是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效果更好,可以用3%的高渗氯化溶液100~150ml静脉点滴,但用高渗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效果更好。
(3)控制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的特点,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2、增进钾进入细胞内
(1)高渗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的应用
其作用机理重要有:①导致碱血症,增进K+向细胞内转移,有酸中毒时效果更显著。②高渗作用,使细胞外液容量迅速增长,可使血钾浓度相对下降。③血浆和细胞内液Na浓度升高,激活钠泵,使K+向细胞内转移。④Na+直接对抗K+的毒性作用。
一般首先选择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11.2%乳酸钠的溶液60~100ml静脉推注,大概5-10分钟起效,然后继续用上述溶液100~200ml缓慢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应亲密注意心电图和呼吸的变化。由于短时间内进入大量的钠盐,有诱发肺水肿的危险,对有高危原因者应尤其注意;(2)胰岛素的应用
作用机理:葡萄糖在细胞内合成糖原时需K+参与,成果K+向细胞内转移;胰岛素激活钠泵,深入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成果血钾浓度下降。
?常用5~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加入胰岛素静脉滴注,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为2~4:1(每2~4g葡萄糖加1单位正规胰岛素输注),有效的话(有文献报道有效率为90.9%),血钾浓度会在15-30min内下降0.5-1.5mmol/L,效果持续4-6h,必要时6h后再反复一次。;(3)手术中过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