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资本成本与经济发展解析.ppt

发布:2017-08-21约5.56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 (四)发展中国家应采取金融深化战略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1、增加国债:储蓄转化为国债,国债转化为政府投资; 2、增加银行存款:存款主要是给企业投资 3、增加上市公司:储蓄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投资; 4、增发货币:通过通货膨胀和储蓄贬值,增加财政收入,一部分储蓄隐蔽地转化为各级政府的投资 5、发行企业债券:储蓄转化为企业投资; 6、出台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使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 储蓄增长对经济发展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一要看能有多少储蓄转化为投资(资本的数量);二要看投资的质量。 储蓄转化为投资需要有畅通的渠道,如果在转化过程中遇到障碍,储蓄就会从整个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如:银行产生惜贷心理,储蓄就会沉淀在银行里,其结果就会抑制投资。 将储蓄形成非生产型投资也会形成沉淀,如投资黄金、古玩。 储蓄转向国外,如投资国外房地产。 资本投资效率 资本投资效率(资本生产率)可以定义为:GNP的增长(△Y/Y)与GNP用于投资比率(△k/Y)之比。 资本投资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效率低于发达国家。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投资效率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极其粗放。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投资效率整体上明显提高,并且波动幅度显著降低。 目前我国投资效率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例文: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 “近因”更为重要,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9·11事件后,美国大幅提高国防、安全开支,财政赤字猛增。 第二,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逐渐增大,但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突然破灭。为了避免出现经济衰退和萧条,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连续27次降低银行利率,其结果就是货币增发和流动性的提高。降息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低利率政策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意愿,提高了人们通过贷款进行投资的意愿。 第三,金融自由化浪潮下,出现了很多衍生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加速了资金的创造和流通,并导致房地产泡沫的迅速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迅速提升。一般而言,发达国家财富的70%在房地产市场,30%在股票市场,因而,降息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导致了财富的增加,这足以弥补股票市场泡沫破灭所带来的财富损失,并进而引发了发达国家的消费热潮。这就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在美联储的政策干预下,美国仅用了一个季度便顺利走出衰退的原因。 * 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经济发展 *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邓小平1991年春天南巡时高度评价上海浦东新区在开发中实施“金融先行”的做法时讲的话。 8、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抑制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储蓄 储蓄集中 投资 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 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 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 金融机构 真正形成资本 资本的形成过程 * (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动员储蓄与促进投资 2、分化金融风险 3、促进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 的演化 * 1、动员储蓄与促进投资 自源性融资:从个人的积蓄中,或者靠向自己的家庭、亲戚借贷得到所需要的资金。 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将储蓄转化为实际投资,使那些投资者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资金,从而支持了经济发展。 * 2、分化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含义: 金融风险指在金融交易和投资活动中因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购买的金融资产可能会贬值,投资的项目因达不到预期的盈利水平无法收回投资等等。 (1)现代投资项目的特点与风险分化 (2)金融的“借短贷长 ”功能 (3)发展中国家中投资的高风险 * (1)现代投资项目的特点与风险分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投资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的期限也变得比较长,而且科技创新活动也包含着很大的风险。 一个功能完善、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具有在大量的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分散和分担这种风险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向投资者提供具有各种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把这些资产分配给对风险有不同态度和不同感受程度的投资者。比如有的投资者是风险规避型,他们愿意持有低收益、低风险的金融资产;有的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他们愿意持有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 麦金农:“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根据人们对承担风险的嗜好来确定风险承受的分配。” * (2)金融的“借短贷长 ”功能 金融中介机构能够将短期资金转变为长期资金(借短贷长),并同时保证最终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