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十年来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综述
[摘要]近十年来,学界从系统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以及与其他领导人统战思想的异同等问题。
[关键词]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学界对邓小平统战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总体研究概况
学术界的研究,大体有三个视角:
一是系统研究的视角。邓小平统战思想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含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内涵、特征、地位以及影响等要素。研究邓小平统战思想,必须首先从系统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其中各要素进行分析和论证,这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二是历史研究的视角。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领导左右江起义开始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主持大西南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邓小平都对统战问题做出过精辟论述,阶段性的统战思想结晶为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邓小平统战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比较研究的视角。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其统战思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以及其他领导人的统战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
二、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有论者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阐述,对知识分子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理论创新[1]。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内容,还有研究者从较为具体的角度分析了邓小平少数民族统战思想,详述了邓小平对壮大少数民族统一战线、增强国防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具体思考[2]。另有研究者关注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指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界人士乃至不同阶层阶级的联盟分别是文化统一战线的理想信念、领导核心及对象[3]。还有研究者关注邓小平对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统战思想,指出其内涵主要包括确立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重新界定了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明确提出了对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统战的“八字”工作方针[4]。
关于发展过程,有论者提出,抗战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初具轮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统战思想逐步成熟,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邓小平统战思想进一步发展[5]。另有论者研究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初步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得到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6]。
(二)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
有论者指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高瞻远瞩是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7]。另有研究者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三大特征是:求同思维显示胸有全局的战略,求新思维昭示敢闯新路的胆略,求实思维启示方圆有度的策略[8]。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品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实事求是是其精髓和灵魂,与时俱进是其永葆生机的法宝,求同存异反映其原则性和灵活性,以人为本是其价值取向[9]。还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统战思想呈现出五大特点,其一是重与轻:统战是重要法宝,不可轻视;其二是分与合:分化敌人,团结力量,形成合力;其三是窄与宽:宜宽不宜窄;其四是异与同:在存异中求同;其五是内与外:党内领导党外,党外监督党内[10]。
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重要意义。有论者从理论的角度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统战思想。有论者从实践的角度指出,邓小平统战理论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因为其重新界定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11]。多数学者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邓小平统战思想的意义,例如张有恒认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对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2]。还有论者就其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专文研究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道路、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13]。
(三)关于邓小平各个阶段的统战思想。百色起义时,邓小平统战思想初步萌芽并开始应用于实践。有论者研究指出,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的统战思想具有三项基本内容:组建和完善党组织,统领和支撑统战工作;通过党组织展开兵运,发挥党组织的核心指引作用;构筑各级工农组织,夯实统战工作的群众基础[14]。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期统战思想及实践主要表现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统战工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强调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广泛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