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店管理与服务质量.ppt

发布:2016-03-31约字共1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酒店管理与服务质量 1、管理技能 (1) 技术技能就酒店而言,它是具备本酒店,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在现代企业中达成有效的协作所不能缺少的。不仅工业企业需要技术技能,而且其它产业同样需要技术技能,对酒店同样十分重要。 (2)观念技巧即观念形成的能力,它是指一个管理者能进行抽象思考,有形成观念的能力;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能适用管理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3) 人文技巧即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它是指与人共事合作的能力,包括对内联系同级,了解下属活动,激励与诱导下属的积极性,对外与有关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和协调。 2、管理要求 (1)技术技能,低层管理者(如领班)就必须精通熟练本岗位的特殊性、专门性的技术技巧,否则他就不能指挥员工向客人提供体质服务。至于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巧的要求,不会像低层管理者那样重要,但亦需要有一般的了解和掌握,但纯粹外行也是不行的。 (2)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有没有现代化管理的观念,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有没有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有没有整体的观念,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3)无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低层管理者都同样重要。只是工作的对象和接触的范围不同而已。 3、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黄金准则。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已由传统管理(靠金钱及惩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激励原则为主导的管理方式。 激励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而且也是精神形态上的表现,两者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激励。管理者应重视激励原则的运用: (1)目标激励 (2)管理激励 (3)感情激励 (4)榜样激励 (5)奖罚激励 (6)参与激励 (7)尊重激励 (8)危机激励 (9)归宿激励 (10)物质激励 4、管理效益 效益就是效果和利益。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效”是达到“益”的方法和手段,“益”是提高“效”的目的和动力。两者相适应才能促进效益的提高,两者相违背就会阻碍效益的增长。由此可见,效益观念的提出,不仅是管理的新观念,同时又是管理的新目标。 5、管理角色 每一个员工都是管理者。 三、酒店管理原则 1、酒店机构设置 酒店的特点决定了酒店的经营一般为每日24小时不间断运行,因此把酒店运作机制分为服务和保障两大部分。新员工入职酒店后,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因此必须了解酒店的机构设置情况。 由于各酒店的规模和经营管理方式不同,机构设置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的部门和机构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2、酒店管理层次 酒店的管理层次一般都呈金字塔形式,从塔底到搭顶,由宽到窄。管理的幅度则是越往上层,管理难度越大,管理的幅度越小。现在国内比较常见的酒店管理是直线职能制管理,在该管理体制中,任何一级领导、管理人员、服务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及本人应该具有的工作技能和知识。酒店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1)服务员操作层 : 酒店要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员的服务来体现。因此,服务员的素质、个人形象、礼仪、礼貌、语言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等,是酒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总之,服务人员要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标准和应该具备的服务技能及理论知识,向主管(领班)负责。 (2)督导层: 主管(领班)主要负责安排日常工作,监督本班组服务员的服务工作,随时检查其服务是否符合本酒店的服务质量标准。作为主管(领班)还要随时地协助本班服务员进行工作或是代班服务。 特别是在服务高峰的时候,或是服务人员缺少的情况下,领班要亲自参加服务工作,因此领班必须具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是本班服务员的榜样,是服务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否则他就不具备领导本班服务员的权威。主管对部门经理负责,领班对主管负责。 (3)部门经营管理层: 部门经理主要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工作分工、领导、指挥和监督。同时,还要负责制订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向上一级汇报本部门的工作,确定本部门的经营方针和服务标准,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部门经理不仅要有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培训能力,熟悉掌握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同时还要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服务技能。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