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汉语(下).pptx
古代汉语(下)
本章主要内容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班固《汉书·晁错传》第一部分:通论一、词汇二、语法第二部分:文选
第一部分:通论一、词汇二、语法
1.单音节词占多数《左传·庄公十年》单音节词:勇气多音节词:克、公、故……(其余二十八个)(*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征词
趋势:多音节词比例逐年增加甲骨文,少量职官、人名、地名、干支→春秋战国时期20%→中古→唐宋→清代,《红楼梦》64%→现代,《骆驼祥子》70%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古代文献十分有益你知道下面的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吗?妻子、睡觉、城市、交通在中学阶段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词语?所以、出入、结束、其实、无论词(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征
2.一词多义词《离骚》:1、罹。遭遇着忧愁。2、离别。离别的忧愁。3、离间。被离间的忧愁。4、牢。发牢骚。5、劳。楚曲《劳商》。
1.新词的产生2.旧词的消亡词(二)古代汉语词汇的新陈代谢
词汇数量逐年增加1、新词的产生词
1、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表示官职等级和奴隶身份等级的词语祭祀名2、旧词的消亡词
《刺客列传》:1、“阖乃封专诸之子为上卿。”古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这里的上卿就是诸侯的属官,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卿最贵。2、“韩相侠累”。战国时,各国国君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如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侠累是韩国的相。词选文里的官职名
1、“以文学为掌故”,文学,管理、教授郡国学校。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太常掌故,太常的属官,掌管典章制度。2、“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舍人、门大夫的下属,博士,官名,秦汉间通晓古代典籍的人担任,迁,升官。3、“拜错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掌管谷仓饮食。词选文里的官职名《晁错传》中晁错被任命的官职
4、“繇是迁中大夫”,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汉武帝时改为光禄大夫。5、“迁为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而上文的长史是丞相府的属官,丞相被气死以后,晁错又得到升迁,而且是与丞相同样官职了。知道了这些官职的职权范围,我们就可以发现,晁错的官职是一路飙升。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这样,那些皇帝的亲属被分封到各地的王不干了,于是发动了“七国之乱”错被袁盎等陷害致死。
古代官职任免的专有名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词选文里的官职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词选文里的官职名
2、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并没有消亡,但却使用了另外一个词语来表示,原先用来表达那个事的词语被“打入冷宫”如:瞽→盲人(《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触墙木,不陷井穽(jǐnɡ),则其幸也。)沬→洗脸(司马迁《报任安书》:“沬血,饮泣,更张空弮……”)词2、旧词的消亡
↗词义范围的变化一词多义→词义的引申→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三)古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词
1、词义范围扩大“词义范围的扩大就是概念外延扩大,换句话说,就是缩小特征,扩大应用范围。”(王力《汉语史稿》江长江→所有江的总称河黄河→所有河的总称菜蔬菜→肉菜、蔬菜总称1、词义范围变化词
2、词义范围缩小“词义范围的缩小就是概念外延的缩小,换句话说,就是扩大特征,缩小应用范围。”(王力《汉语史稿》)臭气味的总称→不好闻的气味丈人老人→岳父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