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件:古代词曲.ppt

发布:2024-11-12约2.74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孤鸿在夜里独自飞翔。幽人,既可以指词人自己,也可以指孤鸿。下片写孤鸿受到惊吓飞起,心有余悸地一边飞一边回头。鸿飞择木,“拣尽寒枝不肯栖”,最后选择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作为栖息之地。卜算子分析词以孤鸿为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悸、失意与不被理解的孤独;但即使不被理解、处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钗头凤

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分析这首词上片写唐氏无故被遣,造成难以弥补的悲剧。三个错字,表达了陆游的悔恨与怨愤。下片写分离之后两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与咫尺天涯的无穷遗憾。三个莫字,表达了无可奈何与绝望的心情。钗头凤

唐琬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词与曲之同词词与散曲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辞,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后来,由于文人的参与创作,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词和散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它们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尤其是词中的令词与散曲中的小令,二者十分相似。词与曲之异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散曲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从句式与押韵上看,词与散曲都采用长短句句式,但词牌句数与字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曲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自由增加衬字。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从内容上看,词的爱情题材最多;散曲内容较为宽泛。从内容上看,词的爱情题材最多;散曲内容较为宽泛。词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多写闺情与女性,词风华丽雕琢,奠定了词体发展的基础。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填词的文人。词的发展历程——西蜀词坛词南唐词坛以君臣几人为代表:李璟、李煜、冯延巳。词的境界较开阔,情致深厚缠绵。李煜为亡国之君,却是千古词帝。他的前期词多风华掩映,后期词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不幸。“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的发展历程——南唐词坛词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晏殊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其词清丽淡雅,从容不迫,情中有思。词的发展历程——晏欧词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还第一次创作了大量慢词,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进行铺叙白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词的发展历程——柳永词晏几道继承“花间”传统,继续用小令开创出独特的艺术世界。其词优美精致,语淡情深,有强烈的今昔盛衰之感。词的发展历程——晏几道词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被贬的经历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达到情韵兼胜的效果。词的发展历程——秦观周邦彦供奉北宋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他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成为北宋婉约派的殿军和集大成者。词的发展历程——周邦彦词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前期多写闺情相思之作,后期大多抒写个人身世之悲和河山破碎的感慨。她的词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几乎篇篇脍炙人口。词的发展历程——李清照南宋词坛有姜夔、吴文英、周密、陈允平,宋末词坛有张炎、王沂孙、蒋捷等人,他们被称为“格律派”,又称“风雅派”。风雅派对词艺的深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词的发展历程——南宋风雅派词姜夔是风雅词派最卓越的代表。他的词以恋情为主,但往往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词的发展历程——姜夔苏东坡以天纵之才,不愿蹈袭柳永,他改革词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变革词风。在词中表现男子汉的豪情,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的发展历程——苏轼南宋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