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nbsp;nbsp;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nbsp;nbsp;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nbsp;nbs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nbsp;nbsp;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nbsp;nbsp;nbsp;重点: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nbsp;nbsp;
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nbsp;nbsp;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nbsp;nbsp;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nbsp;nbsp;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nbsp;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nbsp;nbsp;nbsp;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nbsp;nbsp;nbsp;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nbsp;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nbsp;nbsp;nbsp;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nbsp;nbsp;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nbsp;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nbsp;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