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诗词诵读《清平乐》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2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清平乐》的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清平乐》,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诵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平乐》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以及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清平乐》的艺术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7.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清平乐》,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古文阅读能力,能正确理解古文中的字词句式。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古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清平乐》,使学生了解宋代诗人的生活背景,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4.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能从古诗词中体验美、欣赏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语文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一些关于辛弃疾的诗词,对作者的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于文学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古诗词,他们喜欢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喜欢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清平乐》这首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问题,同时他们可能对于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困惑。此外,如何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以及如何从中体会到古典文化的美,也是学生们需要面临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清平乐》的学习资料,包括课本和相关的古诗词阅读书籍。
2.辅助材料:准备与《清平乐》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分组讨论和朗读的环境,如设置讨论区、朗读角等,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在上课之前,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以及他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豪放、激愤、含蓄著称。《清平乐》是他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他游览湖南山水时的所见所感。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跟随我的步伐,共同领略这首词的魅力。
2.感知课文(5分钟)
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意图。朗读结束后,我将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3.讲解词义(15分钟)
在同学们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非常投入。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词意。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茅檐低小”这个词组。在这里,“茅檐”指的是房屋的茅草屋檐,“低小”则表示低矮小巧。这个词组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住所的简陋。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溪上青青草”。这里的“溪”是指小溪,“青青草”则形容溪边的草地一片碧绿。通过这个词组,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色的美丽。词中还有其他一些字词,如“白发”、“昏鸦”、“小桥流水”等,我们一起来解读它们的含义。
4.探讨主旨(15分钟)
通过刚才的讲解,大家对词中的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词的主旨。请大家分组讨论,思考一下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讨论结束后,每组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你们的观点。
5.诵读练习(5分钟)
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我发现大家对这首词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现在,让我们来进行诵读练习。请大家跟随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词。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把握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
6.拓展延伸(5分钟)
通过对《清平乐》的学习,我们领略了辛弃疾的词作魅力。接下来,请大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