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绩效评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企业业绩评价 一、为什么要计量业绩? 1、两权合一 :投资人自己管理,不存在业绩计量 原因:企业价值等于个人业绩 2、 两权分离 目标 投资人 企业价值最大化 监 业绩 控 指标 目标 经理 个人价值最大化 3、 问题: 投资人与经理目标是否一致;投资人如何监控经理; 如何使两大指标合二为一 二、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演进可分为三个时期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世纪初一20世纪初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约20世纪初一20世纪90年代 经营业绩评价的创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 二、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早期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二、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二、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 Peter Drucker观点: 评价一个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不能仅从其自身业绩出发,而应仔细评估其所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改革,以及企业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强调业绩评价系统必须首先突出管理部门的思想意识,通过设计一系列特定性质的问题,提醒雇员注意真正需要重视的方面,再提供一个内在的组织机构,使雇员能够重视并发现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鲁克的观点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但他对竞争与改革的理解为非财务指标进入业绩评价系统提供了基础。 霍尔的“四尺度”论 Robert Hall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 : 质量尺度 :外部质量、内部质量、质量改进程序 作业时间尺度 :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间段 资源使用尺度 :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 人力资源尺度 :人力资源储备、评价与奖励雇员的管理系统。 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 Kelvin Cross和Richard Lynch 提出了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 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 :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 ,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 有了合理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可以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效率指标,以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然后,这些指标再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制订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基础。 卡普兰和诺顿的综合记分卡 三、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沿革 我国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变革是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所设计的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次变革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 第三次变革则是1999年由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指标体系。 四、企业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总结 沃尔平分法 坐标图评价法 雷达图评价法 杜邦分析评价法 A记分业绩评价法 四、企业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总结 (一)传统业绩指标的缺陷 1、及时有用性 报表数据及其分析只能提供定期资料 2、中立性 财务指标是人为的产物,不存在绝对准确 财务指标更偏向于计量个人业绩 3、目标一致性 企业经营业绩能否反映投资人目标(财务指标的短期行为) 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否协调统一 例如: 采购部门 低价采购劣质材料 生产部门 大量生产导致积压 四、企业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总结 4、传统财务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 5、成本计算方法上存在的缺陷使成本的确定不准确 6、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 四、企业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总结 (二)传统财务业绩指标体系应向以下几方面拓展: 1、对于上市公司应该运用REVA指标取代传统的利润指标项目。 2、在有关成本费用指标项目计算与分配时运用ABC法。 3、增加相关现金流量项目。 4、增加知识与智力资本收益能力的指标。 5、增加动态评价指标。 五、企业业绩评价的现代方法 BSC EVA 五、企业业绩评价的现代方法之一:平衡计分卡 (一)平衡记分卡(BSC 的概念 平衡计分卡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评估企业绩效,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财务角度:我们怎样满足股东的要求? 客户角度:客户如何看我们? 内部营运角度: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控制和提高? 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 五、企业业绩评价的现代方法之一:平衡计分卡 (二)平衡记分卡的产生 1、现代企业面临的新情况 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供应商、顾客 提高新产品开发技能与新工艺开发 提高雇员的技能 2、1990年,Kaplan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