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docx
3.1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一、教材分析
3.1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2024)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主要围绕数数和数的组成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理解数的组成,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数数和数的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对数字的感知和抽象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数的组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数数的方法。例如,通过实物或图片,学生能够从1数到10,并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重点二:理解数的组成。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由几个一组成,以及如何通过组合不同的数量来形成新的数字,如5是由5个一组成的。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数的组成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5可以由5个一组成,或者10可以由1个十和0个一组成。
-难点二:数的分解与组合。学生可能在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时遇到困难,例如,在数数时无法正确地跳过中间的数,或者在组合数字时混淆了数的顺序。
-难点三:数感培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数数时可能会出现跳数、重复数或遗漏数的情况。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以便于跟随课堂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数字卡片、实物图片等,以及图表,如数的组成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计数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组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适当位置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引导学生进行数数,从1数到10。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怎么数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一个地数”,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或小棒辅助数数。
-总结:“数数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数出物品的数量。”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数的组成图示,如1个十和0个一组成10,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
-通过实物或图片,如10个一排成一行的苹果,让学生直观感受10的组成。
-教师示范如何用小棒表示数的组成,如用5根小棒表示5。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小棒表示1到10的数的组成。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数的组成练习,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数的组成游戏,如“小棒变变变”,学生用小棒表示出教师给出的数。
-通过数的组成卡片游戏,让学生配对数字和相应的组成图示。
-教师出示数,学生用小棒或手指数出该数的组成。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数的组成内容。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会了用小棒表示数的组成,也知道了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用小棒或手指数出1到10的数的组成,并尝试用小棒表示更大的数。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作业。
-结束语:“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数的起源,如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对数的贡献,以及数的演变过程,如从计数符号到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数的趣味知识:分享一些与数相关的趣味知识,如数字的趣味故事、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应用: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建筑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拓展建议:
-家庭数数游戏: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在家中玩数数游戏,如“找数字”、“猜数字”等,提高孩子的数感和对数字的敏感度。
-数的拼图:利用数字拼图玩具,让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学习数的组成和顺序。
-数学故事书: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故事书,如《数学奇遇记》、《数学公主》等,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数学手工制作,如制作数字卡片、数的组成图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数的规律探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字规律,如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