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速公路山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8-03-30约1.14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LJ-10 合同段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编制: 日期: 复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延延高速公路LJ-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目 录 1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 工程概况 1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 2.1地形地貌 1 2.2地下水 2 2.3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2 2.4出口段稳定性评价 2 4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总体施工方案 2 5 黄咀山出口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3 4.1 洞口截、排水系统施工方案 5 4.2 洞口边、仰坡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7 4.3 进洞口超前大管棚支护施工方案 7 4.4隧道洞门与明洞施工 9 6 黄咀山隧道出口施工支护及辅助施工措施 11 7 洞口地表监控测量 14 8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施工人员组织 16 9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设备配套 17 10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材料准备 18 11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质量保证措施 18 12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安全保证措施 19 13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环保保证措施 20 1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规则等; 2、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提供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 3、延延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规定。 1.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的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快速、优质、高效地完成延延高速公路LJ-10合同段路基土建工程的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科学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4、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5、重视特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 6、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7、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2 工程概况 黄咀山隧道位于延长县黑家堡乡黄咀山村,为曲线形中隧道,左右洞间距约30米,轴心总体走向约100°。右线起讫里程为YK47+443~YK48+158,长715m,最大埋深约132米;左线起讫里程为ZK47+435~ZK48+115,长680m,最大埋深约140米;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结构。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隧道穿越区为黄土塬梁峁工程地质区的黄土塬工程地质亚区,山体近南北走向,隧道与山脊近于直交,隧道轴向两侧低,中部高。左线地面标高介于891.29~1048.56m,相对高差约157.27m,右线地面标高介于887.70~1048.56m,相对高差约153.78m,隧道进口地形较陡,面起伏较大,坡角39°~47°,出口段地形较陡,坡角48°~51°。 2.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其唯一补给源。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213.4m3/d,左线为198.8 m3/d。地下水对隧道洞室的稳定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时有滴水或渗水现象。 2.3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隧址区上更新统新黄土湿陷型,主要位于隧道顶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 2.4出口段稳定性评价 隧道出口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4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地形情况,本地区地形切割剧烈,河谷发育,沟壑纵横,左右线隧道洞门均采用端墙式,分离式布设。 1、左线出口进洞方案:①左线洞口出口里程为ZK48+115,拱顶埋深2.883米,明暗分界设在ZK48+103,拱顶埋深17.791米,明洞长为12m;②计划在ZK48+105~ ZK48+103施工导向墙,进洞超前支护采用φ108mm大管棚,洞身管棚段设计长度为30米,起止里程为ZK48+103~ZK48+073。左线隧道靠洞口超浅埋地段主要为黄土,在洞口段30m范围内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设计中考虑到洞口地段主要为黄土,容易失稳,为保证施工安全,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