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简介 1
2.1工程概况 1
2.2地质特征 3
2.3地震动参数 3
3、施工计划安排 3
4、总体施工思路 3
5、施工方案 4
5.1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 4
5.2超前小导管施工 7
5.3玻纤锚杆施工 9
5.4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0
5.5初期支护施工 17
6、监控量测 17
6.1监测项目 17
6.2监测测点布置 17
6.3变形管理值及标准 20
6.4监控量测方案 21
7、交通管制方案 23
7.1施工期间交通改道 23
7.2施工期间交通限速 23
8、专项防护方案 23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国家现行颁布的标准。
1.2铁道部现行颁布的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安全规程、施工指南以及水保、环保行业标准等。铁道部施工技术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指南表。
1.3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新建铁路大同到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0-013)。
1.4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新建铁路大同到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招标答疑》。
1.5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建铁路大同到西安铁路大同至运城段施工图》。
1.6我单位对当地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
1.7为完成本区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2、工程简介
2.1工程概况
忻州隧道位于忻州市境内,进口里程DK204+580,出口里程DK207+663,全长3083m,为本标最长隧道,也是控制工期工程。隧道自进口至DK205+190.1位于直线上,自DK205+190.1至出口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隧道进口至DK206+000为3‰的上坡,DK206+000至出口为6.16‰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59m。
隧道洞身DK206+734.7~DK206+782.3处下斜穿大运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面宽约25m,下穿路面长度约为34m,高速公路与隧道洞身夹角约48°11′37″。下穿处内轨顶面至公路路面高度约37m。
隧道里程DK206+808.76有一联通信号铁塔,位于中线右侧8.61m。
图1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平面示意图
图2 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断面示意图
考虑联通信号铁塔在大运高速公路对隧道影响范围内,本方案针对如何安全进行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及联通信号铁塔施工进行编制。
2.2地质特征
本区段起点位于忻州市东社村境内,多分布黄土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地面地形比较平缓,到忻州市烟村为本区段终点。表覆新黄土,黄褐色,坚硬~硬塑,颗粒均匀,具大孔隙,含薄层细圆砾土和钙质结核层,夹多层浅棕红色古土壤层。下伏老黄土,浅棕红色,坚硬~硬塑,土体紧密,含钙质结核层和洪积碎石类土和砂土,洞顶覆土较薄。区段沿线新黄土分布广泛,部分具有湿陷性,局部为Ⅳ、Ⅴ级湿陷系数δs=0.017~0.080。
2.3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合沿线地质及工程情况,本区段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3、施工计划安排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如下施工计划: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预计从2011年3月25日开始,到2012年6月25日结束,共计3个月。
4、总体施工思路
忻州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属于黄土浅埋段,注意隧道暗洞开挖时土体坍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合理的防护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稳定性,是安全快速下穿高速公路施工的关键。
总体施工方案:
1、在206+810~DK206+820段预留长管棚工作室,工作室比正常隧道扩挖1米,以保证φ159mm大管棚施工作业空间。
2、隧道里程DK206+710~DK206+810段,拱部部150°范围内,一次性打入一环φ159大管棚进行超前加强支护,大管棚长100m,t=9mm,环向间距40cm。
3、DK206+710~DK206+810段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42mm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长6m,t=3.5mm,环向间距3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每3m(5榀)施做一环,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m。
4、玻纤锚杆垂直打入掌子面进行加固,玻纤锚杆长12m,锚杆间距60cm×80cm(水平×竖向),每8m一环,搭接长度4m。
5、隧道DK206+710~DK206+810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6、双侧壁导坑左、右上台阶钢拱架拱脚处用角钢和钢板制作大拱脚,增大受力面积。
7、洞身开挖后拆除临时支护喷混凝土及钢架。一次拆除的长度控制在6m以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