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五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2节..doc

发布:2017-01-27约3.1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节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教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2 教学难点: 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3.3 考点分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2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7 教学用具 课件、三角板 8 教学过程 8.1 谈话引入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 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4、认识梯形的特征。 (1)感知梯形。 ①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让学生先说一说。 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实物图片,找一找哪儿有梯形? 课件出示后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 (2)探究梯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梯形,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你发现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与学生一同归纳并板书。 预设:是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师:哪些图形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为什么? 预设:第二组中的第3个和第5个图形不具备梯形的特征,第3个图形没有一组对比平行,第5个图形不是四边形。 ⑤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梯形的认识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1)介绍梯形的底和腰。 教师:你知道四条边在梯形中叫什么吗? 学生: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2)介绍梯形的高。 教师:什么是梯形的高? 学生:从上底的一个点出发向下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教师:梯形有多少条高? 学生: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只要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也就是两底之间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