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1.22 共筑中国梦 教案.docx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1.22共筑中国梦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1.22共筑中国梦教案
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教材中的音乐鉴赏部分,主题为“共筑中国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梦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音乐与梦想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梦想主题,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文化理解与传承、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聆听、分析和创作音乐作品,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同时,通过探究音乐与梦想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梦”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歌曲《共筑中国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感受音乐作品如何传递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音乐鉴赏技能的培养: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来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通过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共筑中国梦》等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活实例进行辅助讲解。
-分析音乐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如对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的具体分析,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技巧。
-将音乐与个人梦想结合:学生可能难以将音乐作品与自己的梦想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共筑中国梦》等音乐作品的音频文件、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反映中国梦主题的图片、视频片段。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安排座位以便小组讨论,准备白板和markers用于板书和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共筑中国梦》的音乐片段,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它让你想起了什么?”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音乐鉴赏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概念。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中国梦”的概念,解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如何表达梦想主题。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梦想,并尝试用音乐元素表达。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创作一个简短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梦想。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4.展示与反馈(约10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并简要解释创作意图。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与梦想的关系。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之美,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梦想。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反映“中国梦”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元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并掌握了“中国梦”的概念,能够识别音乐作品中的梦想主题。
2.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出发,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将个人梦想与音乐相结合,展现了创新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
4.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音乐作品了解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
5.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能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7.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梦想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共筑中国梦》这首歌曲中,哪些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梦”的主题?
答案:在《共筑中国梦》中,激昂的旋律、坚定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和声共同体现了“中国梦”的主题。例如,旋律中的上升段落象征着梦想的追求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