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经二首》(《氓》《采薇》)教学课件(76张PPT).ppt

发布:2017-12-11约9.06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课后积累 咥其笑矣(xì) 及尔偕老(xié) 隰则有泮(xí)(pàn) 狁之故(xiǎn)(yǔn) 靡使归聘(pìn) 四牡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鱼服(mǐ) 2.通假举要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 (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5)岁亦莫止(“莫”同“暮”) (6)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狁孔棘(“棘”通“急”) “至”为动词,到达;“于”为介词,引出处所 多年 指将帅 指士兵 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的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狁打仗 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来即我谋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8、阅读美文:《穿越诗经的河流》 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据此并结合示例,不难写出。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练习 再 见 我好想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I love you 《诗经》 字词注音 岁亦莫止 猃狁之故 载渴载饥 王事靡盬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mù xiǎn yǔn zài gǔ kuí féi mǐ y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无。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古今异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