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_采薇_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jǔjǔ )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正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诗经 ·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共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仿照例句,分别用四字概括另外两个镜头。 1-3章: 4-5章: 6 章: 1. 这三小节的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 2. 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同样的话在诗中相应的位置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重章叠唱: 画面描述: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玁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借景抒情。 诗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2.以乐写哀,以哀衬乐。 以春风杨柳之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之寒冬,衬凯旋之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树繁茂,桃花灿烂。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 。)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学问上商讨研究, 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里有第一首写新嫁娘的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有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 《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大多是地方歌谣。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的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 几千年来,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诗经》无声地滋润着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田。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课外拓展 诗歌鉴赏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描摹心理,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 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