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本科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的影响 T 氧解离曲线 右移 P50 Hb对O2亲和力 促O2释放 局部组织CO2、酸性代谢产物 (H+ ) *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2,3-DPG 2,3-DPG与 Hb(β)形成盐键 H+ 波尔效应 R型Hb T型Hb Hb对O2亲和力 释放氧 2,3-DPG是RBC无糖酵解产物 高山缺氧:糖酵解 2,3-DPG HbO2释氧 库存血:糖酵解停止 2,3-DPG Hb与O2亲和力 HbO2不易释氧 * 其它因素 Hb(Fe2+) Hb(Fe3+),Fe无运氧功能 胎儿Hb对O2亲和力大,利于摄取母体O2 CO与Hb的结合 (煤气中毒) 1、亲和力高,轻易取代HbO2中的O2 2、CO与Hb结合,使Hb与O2结合能 力加强 * 不论血液本身或外界O2浓度有较大幅度变动,而组织PO2仍可保持在稳定的正常范围内 血红蛋白氧缓冲功能 * CO2的运输 CO2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5%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 化学结合95% 碳酸氢盐88% * 氨基甲酰Hb 氨基甲酰Hb:CO2与Hb的氨基结合 HbNH2O2 + H+ + CO2 HHbNHCOOH + O2 在组织 在肺 特点: 1、不需酶催化 2、反应迅速、可逆 3、氧合反应 4、HbO2与CO2的结合能力比去氧Hb小 生理意义:肺排出的CO2有17.5%是由氨基甲酰血红蛋白释放的 * CO2解离曲线 特点:1、线形关系 2、无饱和点(不用饱和度表示) PCO2(mmHg) 35 50 40 45 45 50 55 V:PO2 40mmHg A:PO2 100mmHg 血中CO2含量% 48 52 * O2与Hb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何尔登效应: O2与Hb结合促进CO2释放 解释:去氧Hb易与CO2结合,生成氨基甲酰Hb 去氧Hb易与H+结合,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A:PO2 100mmHg PCO2(mmHg) 35 50 40 45 45 50 55 V:PO2 40mmHg 血中CO2含量% * 小 结 组织中:何尔登效应促使血液摄取结合CO2 肺中:Hb与O2结合,促使CO2释放 HbNH2O2+H++CO2 HHbNHCOOH+O2 在组织 在肺 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结合、释放 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的结合、释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道阻力 airway resistance R(呼吸道阻力)= 推动力(cmH2O) 流量(L/s) 呼吸道阻力 影响因素 气流流速 气流形式 管径大小 交感神经使平滑肌舒张,管径变大,阻力降低;呼气时相反,气道口径变小,通气阻力增大。 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困难 * 呼吸功 work of breathing 在一次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实现肺通气所做的功。 克服肺和胸廓的弹性和非弹性阻力。 用一次呼吸过程中的跨壁压变化×肺容积变化。 * 肺容纳气体的量 潮气量 (TV, tidal volume)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 (IRV,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 补呼气量 (ERV, 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能增加的呼出气量 残气量 (RV, residual volume ) 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肺容积 pulmonary volume * 是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 1 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使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2 功能残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 =补呼气量+残气量 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幅度。 肺容量 pulmonary capacity * 在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反映每次通气最大能力, 个体差异大.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缩呼出的最大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