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pdf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8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13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
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
态破坏等问题。
(2)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区域性环境问题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①聚落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②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
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2)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②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
等。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
降,如水、大气等污染。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
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
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问题加剧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可用下图来说明。
(1)明确内圆、外圆及内外圆之间空间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代表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
人地系统,内外圆之间的空间是人类社会周围的地理环境。
(2)明确箭头的含义
a.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
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c.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
正面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
能力,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和负面影响(人类向环境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形成环境问题)。
d.箭头⑦⑧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它受到的人类影响,反作用于
人类本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