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位置浮动基准的光谱修正方法及仿体实验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位置浮动基准的光谱修正方法及仿体实验的中期报告
这篇中期报告旨在介绍一种基于位置浮动基准的光谱修正方法,用于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该方法是通过测量光纤位置的浮动,在光谱读取之前对光谱进行修正,以消除位置差异导致的光谱偏移。通过使用仿体实验,评估了本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光谱的定量分析准确度。
近年来,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技术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监测的常用方式之一。该技术基于近红外光谱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血糖水平的估计值。然而,由于位置差异、测量条件和仪器误差等原因,采集到的光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移,这对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浮动基准的光谱修正方法。该方法在测量之前,先测量光纤位置的浮动,通过对位置差异进行修正,消除位置差异导致的光谱偏移。具体地,当测量开始前,先通过测量光纤两端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光纤的长度,然后将光纤的长度信息与血糖估计值一起记录下来。在每次测量时,通过测量光纤两端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光纤的实际长度,并据此调整光谱数据,使其对应于同一位置下采集的光谱。
为了评估该方法的性能,本研究使用仿体实验对其进行了测试。仿体是一种类似于生物组织的模拟材料,其具有吸光系数和光学性质,可以用于模拟生物组织的光学性质。在仿体实验中,我们选用覆盖范围在 800~2500nm 的分光光度计对葡萄糖溶液进行光谱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进行修正。结果显示,在修正前,光谱数据存在明显的偏移,而经过修正后,光谱数据的偏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位置浮动基准的光谱修正方法可以有效消除位置差异导致的光谱偏移,提高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的研究将考虑在真实生物样本中进行实验,以评估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