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赤壁赋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ppt

发布:2015-09-22约2.05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夜游之乐。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乌台诗案 重点实词 既望 举酒属客 少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冯虚御风 遗世独立 既望:农历十六日 举酒属客:劝酒 少焉:一会儿 纵:任凭。 如:往,到。 凌:越过 如冯虚御风:凭空,凌空。 遗世独立:脱离人世。 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 古今异义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露: 【古义】白茫茫的雾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重点虚词 壬戌之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特殊句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xū)之秋 歌窈窕(tiǎo)之章 B. 倚歌而和(hè)之 桂棹(zhào)兮兰桨 C. 苏子愀(qiǎo)然 泣孤舟之嫠(lí)妇 D. 余音袅袅(niǎo)举酒属(shǔ )客 名句填空 1.清风徐来, ___________。 2.月出于东山之上, ________________。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作业 1.整理第一段文言现象 2.背诵第一段 * * * 赤壁赋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何正臣弹劾,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关于“赋”这种文体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 关于赋的特点: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朗读课文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 重点虚词 重点实词 乐在何处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