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pdf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必背知识点
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1.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
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
化不大。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
1.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
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
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风力的判断依据
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
三角代表8级等。
3.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绿色表
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
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
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
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
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
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
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
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约0.6℃。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
响。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六、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
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2.分布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和内部。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山地区。
七、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指数:用于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
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
好;反之,空气质量越差。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原因(如气压高低、风力大小
等)和人类活动(如焚烧秸秆、城市交通拥堵等)。
以上即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必
背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