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周群 第四届全国赛课三等奖.docx
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军神》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本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作为本单元第三篇课文,是在学习了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引导高段学生在小学阶段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储存写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悟“军神”品质。
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悟“军神”品质。
【教学准备】
自制希沃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沃克医生如何发现刘伯承是军人,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2.通过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自制希沃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预学汇报、以学定教
1.预学汇报:分享课前搜集到有关刘伯承相关资料、课文人物梳理。
2.针对学生预学中易读错的字词进行集中讲解,并指导书写生字“衷”。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中明确指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对于高年段的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有助于对文本深入的理解,对人物全面的了解。同时,以学定教,梳理预学中遇到的困难集中讲解,能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提取信息、读懂内容
1.学习任务一:
默读静思: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一个军人?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抓住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
2.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搭“支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第三学段目标要求: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搭“支架”,抓关键词提炼主要信息,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聚焦变化、读出语气
1.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从文中勾画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抓住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感受他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
2.小组交流分享。
3.全班品味赏析。
4.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根据这一目标,引导学生默读既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此环节旨在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感受他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从侧面感受“军神”品质。
四、课后延伸、作业布置
1.小结过渡:本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对沃克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了他的内心变化。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读透刘伯承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的“军神”品质。
2.实践作业:以沃克医生的口吻给父母、朋友或者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温馨提示:讲述故事要完整,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体现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并采访他们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引发情感的升华,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通过抓住对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读懂“军神”品质。
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对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读懂“军神”品质,尝试运用此写法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自制希沃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走进军神、读透内心
1.小组合作学习:刘伯承外在表现是平静的,那他的内心是不是也是平静的呢?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对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进行批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
3.指导朗读,感悟“军神”品质。(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勇敢无畏……)
【设计意图】:
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