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语堂对儒学的阐释与贡献.pdf

发布:2019-03-18约1.41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O卷第4期 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1O N0.4 2008年 11月 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v.,2008 林语堂对儒学的阐释与贡献 胡明贵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林语堂十分欣赏儒家的 “仁爱”思想,同时又非常推崇老、庄的淳朴与率性,这使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 用道家的眼光来观照儒家,使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的异质基因。林语堂以道家来阐释儒家元典,来看待孔子其 人其事,从而把儒家思想从禁锢人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儒家思想更富人情、人性。 关键词:林语堂;道家;儒家;仁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 2《008)04一∞5O—O5 中的做作与责任感。其次 ,它代表着人生、艺术和 语言学中的田园理想 ,代表着对原始质朴的崇 尚。 再次,它代表着奇幻 的世界,其 中点缀着稚气 的创 与同时代 的鲁迅 、陈独秀 、钱玄同、吴虞等对 世神话 。[2]。因此 ,林语堂感到道家 的浪 漫主义情 儒家思想进行猛烈抨击有所不 同,林语堂采取较冷 怀 ,为安放人类一颗被世俗压抑却又躁动不安 向往 静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儒家文化。早在 2O世纪 3O年 自由的心提供了牧歌式的精神家园。据此他得出这 代 ,他就指 出: “在孔子去世后数百年 间政治混乱 样 的结论 : “我们 的生活、艺术和语言学 中的田园 思想分歧 的时期 ,儒家思想战胜 了道家 、墨家 、法 理想 ,是 中国文 明的重要特征 ,这大都归功于道家 家 、自然派思想 ,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 。在两 对 自然 的情感 。”[2]1 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为天经地义 ,虽然有时际 林语堂之所 以这样推崇个人化 的道家思想 ,是 遇稍衰 ,但终必衰而复振 ,而且声势益隆。”1卫『这说 与他的文人 隋怀分不开的。他传承着中国古代像谢 明 “儒家思想 ,在 中国人生活上 ,仍然是一股活 的 灵运 、陶渊明、李 白、苏轼 、袁 中郎、李卓吾等一 力量 ,还会影响我们 民族 的立身处世之道 。”[1]。林语 派士子 的文化基 因,敬仰那些脱略形骸 、不拘小节 堂看到 了儒家思想存在 的合理性精神 内核——仁者 的人物 ,如遗世独立 的苏东坡 、浪漫潇洒 的屠赤 爱人 ,这些论断也非常符合 中国国情 。但他对儒学 水、嬉笑诙谐 的袁 中郎、特立独行 的李卓吾 、感觉 思想 的伪理性——政治服从伦理观又极为不满 。因 敏锐的张潮 、耽于逸 乐的李笠翁 、乐观风趣 的袁子 为他认为严格 的儒学太正统 ,太讲情理 ,伦理得近 才 、谈笑风生 的金圣叹,等等 。而道家思想恰是个 似做作 ,变成了人 的一种责任与负担 。而 “人有一 人化 的 (儒家思想是 以家 国为基 础伦理化 、集体 种隐藏着 的欲望 :放荡不羁 ”[2]1, “在 内心里 ,每 化 、政治化 的),切合 了文人 自适 自为 的个性情怀 , 个中国人都想当流浪汉 ,过流浪生活 。如果没有这 所 以林语堂认为 “那些喜欢披发赤脚而行 的人于是 种精神上的依托 。在儒教控制下的生活必将是无法 都转 向了道教~m[2]124,他也 自称 “我 的天性近乎道 忍受 的。~[2]125所 以 “人 的天性容不得儒家 的节制和 家”_l3]韶,并常 “以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