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2章-网络数据通信.ppt

发布:2019-07-12约2.1万字共8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网络数据通信 本章目录 知识结构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 2.2.1 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 2.2.2 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 2.2.3 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2.2.3 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2.2.4 模拟数据的数字编码 2.2.4 模拟数据的数字编码 2.2.4 模拟数据的数字编码 PCM的过程: §2.3 网络数据传输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屏蔽 (STP) 与非屏蔽(UTP)双绞线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1 数据传输介质 2.3.2 数据传输带宽 2.3.2 数据传输带宽 2.3.2 数据传输带宽 2.3.2 数据传输带宽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3 数据传输的质量参数 2.3.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2.3.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2.3.5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3.5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3.5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3.6 单向传输与双向传输 §2.4 网络多路复用传输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2 时分多路复用 2.4.2 时分多路复用 同步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异步时分复用 STDM 2.4.3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2.4.3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2.4.4 码分多路复用 2.4.4 码分多路复用 §2.5 网络数据交换 2.5.1 电路交换 2.5.1 电路交换 2.5.1 电路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5.4 帧中继交换 2.5.4 帧中继交换 2.5.4 帧中继交换 2.5.4 帧中继交换 2.5.5 ATM信元交换 2.5.5 ATM信元交换 2.5.5 ATM信元交换 §2.6 网络数据传输差错控制 2.6.1 差错的产生与类型 2.6.1 差错的产生与类型 2.6.2 差错检测方法 2.6.2 差错检测方法 2.6.3 差错控制方法 2.6.3 差错控制方法 2.6.3 差错控制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2、电路交换的优点 (1) 连接建立后, 数据以固定的传输率传输, 传输延迟小。 (2) 由于物理线路被单独占用,故不可能发生冲突; (3) 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传输。 3、电路交换的缺点 (1) 建立连接将跨多个设备或线缆,则会需要花费很长的 时间。 (2) 连接建立后,由于线路是专用的,即使空闲,也不能 被其它设备使用造成一定的浪费。 (3) 对通信双方而言,必须做到双方的收发速度、编码方法、信息格式和传输控制等一致才能完成通信。 1、报文交换的工作原理 报文交换类似于发送信件,是以报文为单位发送信息,不管发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每个报文由报头、正文和报尾3部分组成,报头中包含发送计算机的地址和接收信息的计算机地址。通信子网根据报头目的地址选择路径在两个结点之间的一段链路上逐段传输,不需要在两个主机之间建立多个结点组成的通道,报文交换过程如图2-39所示。 主机A 主机B CC CD CG CA 通信子网 CF CB CE 图 2-39 报文交换过程 2、报文交换的优点 ⑴ 电路利用率高。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交换设备间的线路。 ⑵ 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新的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通信量大时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不过传送延迟会增加。 ⑶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⑷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3、报文交换的缺点 ⑴ 数据的传输延迟比较长,且延迟时间长短不一,因此不适用于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系统。 ⑵ 当报文传输错误时,必须重传整个报文。 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因而又称为报文分组交换。它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有限长度的分组使得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能力降低了,以提高交换速度。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终端与主机通信。报文分组的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