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链改.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学;第 5 章 数据链路层;第 5 章:内容提纲;5.1 数据链路层概述;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1);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2);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3);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4);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5);5.1 数据链路层概述(续6);第 5 章:内容提纲;5.2 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 5.2.1 帧定界;5.2.1 帧定界(续1);5.2.1 帧定界(续2);5.2.1 帧定界(续3);5.2.1 帧定界(续4);5.2.1 帧定界(续5);5.2.2 透明传输;5.2.2 透明传输(续1);5.2.3 差错控制;5.2.3 差错控制(续1);第 5 章:内容提纲;5.3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3.1 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5.3.1 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续1);5.3.2 PPP和PPPoE协议;5.3.2 PPP和PPPoE协议(续1);5.3.2 PPP和PPPoE协议(续2);5.3.2 PPP和PPPoE协议(续3);5.3.2 PPP和PPPoE协议(续4);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续1);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续2);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续3);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续4);5.3.3 PPP和PPPoE协议的帧格式(续5);5.3.4 PPP协议的状态图;5.3.4 PPP协议的状态图(续1);第 5 章:内容提纲;5.4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5.4.1 局域网概述;5.4.1 局域网概述(续1);5.4.1 局域网概述(续2);5.4.1 局域网概述(续3);5.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5.4.3 IEEE 802标准;第 5 章:内容提纲; 46; 47; 48;5.5.1 以太网概述(续3); 50; 51; 52; 53;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1);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2);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3);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5);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6);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7);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8);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9);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10);5.5.2 以太网的MAC子层(续11);5.4.1 局域网概述(续3);5.4.1.1 轮询;2.传递轮询的性能分析
前面讨论的轮叫轮询存在一个较大的缺点,这就是轮询帧在多点线路上不停地循环往返,形成了相当大的开销,增加了帧的等待时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采用传递轮询的办法。
;传递轮询与轮叫轮询的比较:
(1)?传递轮询的帧时延总是小于同样条件下的轮叫轮询的时延。
(2)?站间的距离越大,传递轮询的效果就比轮叫轮询的越好。
(3)?站间距离???小且通信量较大时,传递轮询带来的好处就不太明显。
传递轮询系统实现起来技术上比较复杂,代价也较高,因此在目前实用的轮询系统中,主要还是使用轮叫轮询系统。;5.4.1 局域网概述(续3); 70;5.5.3 CSMA的基本原理 ;2021/8/6;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5.5.3 CSMA/CD协议(续10); 87; 88; 89; 90;5.5.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5.5.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续1);5.5.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续2);5.5.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续3);5.5.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续4); 96;第 5 章:内容提纲; 98; 99;5.6.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续2); 101;5.6.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续4);具有三个接口的集线器 ;某大学有三个系,各自有一个局域网;用集线器组成一个更大碰撞域的局域网; 106;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的优缺点
优点:
①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
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
①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②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 108; 10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