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知识目标:
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去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植物的生长就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但有种子却不一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那么如何去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
(二)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课前一周安排学生预习,阅读教材第90页至92页。
B、全班共分10个小组,每组6人,各选1名组长,组长各自细化每一组员的具体工作;参照下表,各小组(课前一周)认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并做好记录。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放入两张餐巾纸,将瓶盖拧紧 洒入一些清水,使餐巾纸潮湿,然后将瓶盖拧紧 洒入一些清水,使餐巾纸潮湿,然后将瓶盖拧紧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将瓶盖拧紧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低温环境中(冰箱内) 置于室温环境中 C、各小组派1名表述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下表)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所探究的外界条件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 D、学习教材:(PPT课件)
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能萌发呢?
提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三、制订和实施计划
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等)40粒左右,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纱布,四张标签纸和胶水。
2、在四个标签上分别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将这四个罐头瓶都放倒,每个瓶中放上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1号瓶中撒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
3、分别向2号和3号瓶中洒一些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用小勺向4号瓶中倒较多的水,直到水从瓶口流出为止。
4、分别向2、3、4号瓶中纸上撒10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5、将1、2、4号瓶放在室内中,将3号瓶放在冰箱里,连续观察几天,认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详细讨论1、2、3、4号瓶的条件: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放入两张餐巾纸,将瓶盖拧紧 洒入一些清水,使餐巾纸潮湿,然后将瓶盖拧紧 洒入一些清水,使餐巾纸潮湿,然后将瓶盖拧紧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将瓶盖拧紧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低温环境中(冰箱内) 置于室温环境中 大家预测实验结果: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所探究的外界条件 水分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空气 预期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实验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四、实验结果: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其他瓶中的种子未萌发。
五、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E、知识拓展:
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分析“种子的萌发为什么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原来种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这些物质不溶于水,不能被胚吸收利用,只有转化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原因是:干燥种子的种皮不易透水、透气,种皮浸水膨胀软化后,氧气容易进入,呼吸作用增强,同时种子所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从不溶于水的状态转化为溶于水的状态,才能在细胞内各种酶的催化下水解或氧化分解。但种子不同,萌发时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充足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是水分过多,隔绝空气,引起氧气缺乏,种子就会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过多的酒精,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烂种现象。种子有足够的氧,胚的呼吸作用旺盛,就能产生足够的供应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各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氧气的量是不同的,如豆类需氧量大,水稻需氧量小,所以在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否则,有的种子会利用水中的氧而萌发。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而酶的催化作用是发生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只有温度适宜时,酶的催化效率才高。
3、光照和肥料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提示:因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来自种子本身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不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F、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