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应用.ppt

发布:2018-10-10约2.5万字共1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应用 课程内容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工艺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原理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 氨化与硝化反应过程 硝化反应的条件 反硝化 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氮在水中的存在形态与分类 氨化与硝化反应过程 硝化反应的条件 (1)好氧状态:DO≥2mg/L;1gNH3-N完全硝化需氧4.57g——硝化需氧量。 (2)消耗废水中的碱度:1gNH3-N完全硝化需碱度7.1g(以CaCO3计),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以维持PH值不变。 (3)污泥龄θC≥(10-15)d。 (4)BOD5≤20mg/L。 反硝化-1 反硝化包括异化反消化和同化反消化,以异化反消化为主 反硝化菌在DO浓度很低的环境中,利用硝酸盐中的氧(NOX-—O)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而得到降解。当利用的碳源为甲醇时: NO3-+1.08CH3OH+0.24H2CO3→0.056C5H7CO2+0.47N2↑+1.68H2O+HCO3- NO2-+0.67CH3OH+0.53H2CO3→0.04C5H7CO2+0.48N2↑+1.23H2O+HCO3- 反硝化反应可使有机物得到分解氧化,实际是利用了硝酸盐中的氧,每还原1gNO3—N所利用的氧量约2.6g。 反硝化-2 当缺乏有机物时,则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 (1)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以NO3—O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的氢为电子供体 (2)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态氮有二种转化途径——同化反硝化(合成细胞)和异化反硝化(还原为N2↑),但以异化反硝化为主。 (3)反硝化反应的条件 反硝化反应的条件 DO0.5mg/L,一般为0.2~0.3mg/L(处于缺氧状态),如果DO较高,反硝化菌利用氧进行呼吸,氧成为电子受体,阻碍NO3—O成为电子受体而使N难还原成N2↑。但是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合成。反硝硝化菌以在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 BOD5/TN≥3~5,否则需另投加有机碳源,现多采用CH3OH,其分解产物为CO2+H2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且反硝化速率高。 目前反硝化投加有机碳源一般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 还原1g硝态氮能产生3.57g碱度(以CaCO3计),而在硝化反应中,1gNH3—N氧化为NO3-—N要消耗7.14g碱度,在缺氧——好氧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内源反硝化 微生物还可通过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 C5H7NO2+4NO3-→5CO2+NH3+2H2↑+4OH- 内源反硝化的结果是细胞物质减少,并会有NH3的生成。废水处理中不希望此种反应占主导地位,而应提供必要的碳源。 硝化、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表21-1 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 表24-2 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生物脱氮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1/O工艺) A1/O工艺的影响因素 A1/O工艺设计 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二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 点击此处观看工艺流程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1/O工艺) 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合建式A1/O工艺 A1/O工艺的优缺点 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X-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X-—N还原成N2,不需外加碳源。 反硝化池还原1gNOX—-N产生3.57g碱度,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所需碱度(7.14g)的一半,所以对含N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值。 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进一步去除。 合建式A1/O工艺 A1/O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 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反硝化缺氧池不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因为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残留有机物进一步去除)。 缺氧池中污水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减轻了其它好氧池的有机物负荷,同时缺氧池中反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