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doc

发布:2016-12-27约6.8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1-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 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锦元数学工作室 编辑 选择题 1. (2001江苏苏州3分)点M(3,y)在直线y=-x上,则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3) B.(3,3) C.(-3,3) D.(-3,-3) 【答案】B。 【考点】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点M(3,y)在直线y=-x上,∴y=-3。∴M(3,-3)。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M(3,-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3)。故选B。 2.(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2,3) B. (2,-3) C. (2,3) D.(-2,-3) 【答案】B。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B。 3.(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如图,已知△ABC中,BC=8,BC上的高,D为BC上一点, 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EF不过A、B),设E到BC的距离为,则△DEF的面积关于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函数的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分析】如图,过点A向BC作AH⊥BC于点H,交EF于点K。 ∵EF∥BC,∴△AEF∽△ABC。∴。 ∵KH=,AH=,∴AK=4-。 又∵BC=8,∴,。 ∴△DEF的面积。 ∵。 ∴△DEF的面积关于的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顶点在(2,4)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D。 4.(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函数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分别求范围后判断: A、由x-2≥0,得x≥2,∴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 B、由2x-1≥0,得x≥,∴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 C、由x-2>0,得x>2,∴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 D、由2x-1>0,得x>,∴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故选C。 5.(江苏省苏州市2008年3分)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0 B.≠l C.≠-2 D.≠-1 【答案】C。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因此:x+2≠0,解得:x≠-2。故选C。 6.(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3分)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故选B。 7. (2012江苏苏州3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 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 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过小正方形的一个顶点W作FQ⊥x轴于点Q,过点A3F⊥FQ于点F, ∵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 ∠B1C1O=60°,B1C1∥B2C2∥B3C3, ∴∠B3C3 E4=60°,∠D1C1E1=30°, ∠E2B2C2=30°。 ∴D1E1=D1C1=。 ∴D1E1=B2E2=。 ∴。解得:B2C2=。 ∴B3E4=。∴,解得:B3C3=。∴WC3=。 根据题意得出:∠WC3 Q=30°,∠C3 WQ=60°,∠A3 WF=30°, ∴WQ=,FW=WA3?cos30°=。 ∴点A3到x轴的距离为:FW+WQ=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