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教育哲学.doc

发布:2016-11-26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哲学 一.“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 “大写的哲学”与“小写的哲学”是美国当代哲学家罗蒂研究当代哲学变革时所用的两个概念 二、教育哲学的反思性 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是教育哲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特征 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和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 三、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 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就是要对教育哲学的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评 价,其目的在于重新阐述教育哲学在人类理智发展和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增进教育着的理性 引导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观念 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 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 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 四、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1.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 2.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 3.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4.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 5.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 五、比较解放前,解放后教育哲学特征 1.教育哲学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教育哲学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解放前的要强 3.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 4.教育哲学的研究从教材编写深入到专题问题的研究教育哲学领域出现了一些亚领域 5.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 六、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育实践 2.教育哲学的学术水平不够,与教育原理区别不大 3.教育哲学研究的视野狭隘,参与国际教育哲学的交往和对话太少 七、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 1.“规范教育哲学”最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弗兰肯纳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那场教育哲学性质大辩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与“思辨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相对 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 八、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 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性贡献是开辟了教育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即分析教育哲学 他们主张对那些用来理解自身与世界的所有概念、观念或思想体系的意义进行说明,把他们还原或分解为一些更基本的概念。然后,揭示这些基本概念与其他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说明这些基本概念的所指 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 1.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 存在的绝对性、存在的意向性、存在的文化性、存在的时间性、存在的语言性、存在的独特性 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死亡的问题、奴役的问题、有限的问题、孤独的问题、自我认同的问题 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应该改变教育的对象观。教育的对象观包括两方面的认识:一是教育的对象是什么,另一是如何认识教育的对象。 必须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毫无疑问,无论什么时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能代替的。 必须在更新教育对象观和教师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重构师生关系。 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来看待人的存在问题,防止他们将这些问题看成是似有非有或可以置换的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最终培育她们存在的智慧。 应该将存在问题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讲解一些存在的现象或知识。 “理性人”的形象 “理性人”是现代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哲学、历史和政治意义的人的形象。 “理性人”的主要特征 人是有理性的,理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特性,是人的普遍“类特性” 理性既是区分人与动物的界限,也是区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 理性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不同于感性与知性,后者是为了认识现象,形成感性的和经验的知识,前者是为了把握本质,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和深刻地理论知识。 借助于理性和理性知识,人类就能不断深化认识,把握和重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自由。 理性的人无所不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化身 人的理性是先验地赋予的,但也需要最低限度的训练,否则理性会丧失。 “社会人”的形象 “社会人”的形象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于教育知识之中并逐渐占据教育相关知识核心位置的人的形象。“社会人”的形象一般来说有两种:“政治人”和“经济人” 人生的境界与教育 教育应该关注人生的境界问题 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教育 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 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 指出人生境界的问题 传播人生境界的学说 讨论人生境界的意义 启发人生境界的反思 介绍伟大人物的榜样 培植实现人生至境追求的信念 以教师的境界来提升学生的境界 知识与课程 “知识”慨念的关键特征 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经验 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