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 第4课 省事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 1说课稿 泰山版.docx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4课省事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1说课稿泰山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4课省事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二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敏感度和应用意识,认识重复命令在图形绘制中的优势。
2.计算思维:通过Logo编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学会分解问题并运用重复命令解决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作,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和基本的图形绘制。然而,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知识层面: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Logo语言的基本操作,对重复命令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Logo语言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能力层面: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新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素质层面: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些学情分析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师需关注学生操作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Logo编程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及简单的图形绘制示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重复命令的应用。
3.实验器材:准备一台能够运行Logo编程软件的计算机,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独立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并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操作台前放置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设备。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Logo编程基础》预习PPT,要求学生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操作和重复命令的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绘制图形”,设计问题如“重复命令在编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如何编写重复命令实现图形的绘制?”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理解Logo语言的基本操作和重复命令。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Logo绘制出的简单图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绘制图形”。
-讲解知识点:讲解重复命令的结构和用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通过重复命令绘制复杂图形。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使用Logo软件尝试绘制特定的图形。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考重复命令的原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际操作,运用重复命令绘制图形。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Logo编程的重复命令。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复命令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使用Logo软件绘制一个特定的图形,并尝试使用不同的重复命令。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Logo编程网站和教程,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图形绘制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学习更多的Logo编程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后的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