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_FS_CNG_0553食品添加剂黄原胶.doc
MM_FS_CNG_0553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MM_FS_CNG_0553
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兰黑腐病黄单孢菌(Xanthomonascampestris)N.K01菌株为产生菌,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特定的生物发酵并经乙醇提纯、干燥、粉碎而成的黄原胶产品。黄原胶加于食品中可作为增稠剂、成型剂、悬浮剂和乳化稳定剂等。
2.分子量、结构式:
结构式:
分子量:(5~50)×106(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1.外观:类白色或浅米黄色粉末。
3.2.粒度:全部通过80目(0.175mm孔径)筛。
3.3.黄原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项目
指标
粘度,cP
≥
600
剪切性能值
≥
干燥失重,%
≤
13
灰分,%
≤
13
总氮,%
≤
砷(As),%
≤
重金属(以Pb计),%
≤
注:1cP=10-3Pa·s。
4.1.1.试剂:槐豆胶(鉴别专用)。
4.1.2.溶解性试验:溶于水,不溶于醇、酮、醚等有机溶剂。
取样品1g,慢慢倾入装有25℃100mL温水的烧杯中,浸泡15min后,小心将搅拌棒浸入水中,慢慢开启搅拌至200r/min,25min后即可完全溶解。按上述方法将样品加入乙醇、丙酮、乙醚中不溶解。
加300mL水于一个500mL烧杯中,预热到80℃,开启搅拌至200r/min,边搅拌边加入干燥样品和槐豆胶各1.5g,至混合物形成溶液后,继续搅拌30min以上(搅拌过程中水温不低于60℃)。停止搅拌,在室温下至少冷却2h,当温度降到低于40℃时,形成凝胶状物。按上述方法制备1%的样品溶液作为对照,不加槐豆胶,无此胶状物出现。
测定方法:称取样品20g,过80目(0.175mm孔径)筛。
NDJ1型旋转粘度计,测定误差±5%。
转子型号:3号转子。转子转速:60r/min。测定温度:25℃。
将1%样品溶液置于100mL高型烧杯中测定。
按4.3分别测定3号转子在6r/min和60r/min时的粘度值。
N=η1/η2………(1)
式中:N——剪切性能值;
η1——6r/min时的粘度值,cP;
η2——60r/min时的粘度值,cP。
方法一:直接干燥法
.原理概要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主要试剂
.1.主要试剂
盐酸(6mol/L)、氢氧化钠溶液(6mol/L)。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N盐酸煮沸,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6mol/L)煮沸,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过程简述
.1.固体样品:
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称取~切碎或磨细的样品,放入此称量瓶中,样品厚度约为5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l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2.半固体或液体样品:
取洁净的蒸发皿,内加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95~105℃干燥箱中,干燥~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然后精密称取5~10g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95~105℃干燥箱中干燥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以下按(4.1)自“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起依法操作。
.3.结果计算
…………………(1)
式中:X1——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m1——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和样品的质量,g;
m2——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
m3——称量瓶(或蒸发皿加海砂、玻棒)的质量,g。
方法二:减压干燥法
.原理概要
食品中的水分指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的情况下失去物质的总量,适用于含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
.主要仪器
真空干燥箱。
.过程简述
按方法一要求称取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将干燥箱连接水泵,抽出干燥箱内空气至所需压力,并同时加热至所需温度。关闭通水泵或真空泵上的活塞,停止抽气,使干燥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经一定时间后,打开活塞,使空气经干燥装置缓缓通入至干燥箱内,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打开。取出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后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恒量。
.结果计算
…………………(1)
式中: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