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遥感》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源环境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上机:6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遥感原理、灾害遥感监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适用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遥感专业本科生
教材:暂时未定教材
开课单位:地理与遥感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图像处理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植被、土地、水体、大气、地质等学科领域应用的原理与方法理论与实例。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遥感在资源环境各个领域的应用的原理、方法,为学生以后在相关邻域学习或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资源环境遥感概论(2学时)
1.1 资源环境遥感的基本概念(0.5学时)
(1)了解资源环境遥感的研究对象,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的新资料及新领域;
(2)理解资源环境遥感的概念;
(3)掌握资源环境遥感的常用遥感数据资料;
重点:资源环境遥感的概念。
难点: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的新资料及新领域。
1.2 资源环境遥感的研究内容(1学时)
(1)了解资源环境遥感的特点;
(2)掌握资源环境遥感的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资源环境遥感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资源环境遥感的发展(0.5学时)
(1)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
(2)理解资源环境遥感的发展;
(3)掌握资源环境遥感发展的趋势;
重点:资源环境遥感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植被遥感(8学时)
2.1 植被遥感概况(0.5学时)
(1)了解植被遥感概况,植被遥感系统;
(2)理解植被遥感的发展;
(3)掌握植被遥感与农业遥感的关系;
重点:植被遥感的发展。
2.2 农作物遥感原理(2学时)
(1)了解植被叶片和冠层结构;
(2)理解植被“红边”位移及意义;
(3)掌握植被的光谱特征;
重点:植被的光谱特征。
难点:植被的特征光谱波段。
2.3 植被指数及其应用(2学时)
(1)了解常用植被指数,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
(2)理解植被指数的原理,土壤调整植被指数,绿度植被指数;
(3)掌握植被指数的概念及应用;
重点:植被指数的概念及应用,植被指数与生物物理参数的关系,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
难点:植被指数的原理。
2.4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2学时)
(1)了解农作物长势监测遥感信息源,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存在的问题;
(2)理解农作物长势监测指标;
(3)掌握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重点: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方法,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模型。
难点:作物长势监测指标。
2.5 农作物遥感估产(1.5学时)
(1)了解农作物遥感估产概况;
(2)理解农作物遥感估产理论基础;
(3)掌握主要农学参数与遥感的关系,农作物估产的特点;
重点:遥感估产的农学机理和单产估算模型与方法。
难点:农作物遥感估产理论基础。
第三章土地遥感(8学时)
3.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4学时)
(1)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概况,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
(2)理解遥感数据源的选取原则;
(3)掌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研究步骤,TM遥感影像的波段光谱效应,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分析方法;
重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研究步骤和动态分析方法,TM遥感影像的波段光谱效应。
难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遥感监测的分析方法。
3.2 土地资源评价(2.5学时)
(1)了解土地资源评价方法;
(2)理解土地资源评价概念;
(3)掌握土地资源遥感定量化分析评价步骤;
重点:土地资源遥感定量化分析评价步骤。
难点:土地资源遥感定量化模型。
3.3 土地退化遥感监测(1.5学时)
(1)了解土地退化的概念;
(2)理解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遥感信息特征;
重点: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遥感信息特征。
第四章灾害遥感(6学时)
4.1 干旱遥感监测(2学时)
(1)理解干旱遥感监测原理;
(2)掌握干旱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重点:干旱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难点:干旱遥感监测原理。
4.2 洪涝遥感监测(1学时)
(1)了解洪涝遥感监测原理;
(2)掌握洪涝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重点:洪涝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难点:洪涝遥感监测原理。
4.3 病虫害遥感监测(1学时)
(1)理解病虫害遥感监测原理;
(2)掌握病虫害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重点:病虫害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难点:病虫害遥感监测原理。
4.4 其他灾害遥感监测(2学时)
(1)了解其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的灾害;
(2)理解其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的灾害的监测原理;
(3)掌握其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的灾害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