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04约3.1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包括修辞手法、感官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片段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景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理解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情节发展、氛围营造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避免描写的千篇一律。

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情境,灵活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景物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方法,使学生对景物描写有初步的认识。

2.范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和技巧,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写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如美丽的山川、辽阔的大海、绚烂的晚霞等,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视频中的哪一处景色?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视频中的景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景物描写。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讲解景物描写的概念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自然环境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社会环境包括城市乡村、街道建筑、风土人情等。

2.介绍景物描写的作用

烘托人物心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例如:秋风瑟瑟,树叶飘零,他独自一人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心情无比沉重。萧瑟的秋风和飘零的树叶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悲伤。

推动情节发展:景物描写可以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或背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依据。比如:暴风雨来临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这一切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危险,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营造氛围:不同的景物描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神秘、恐怖等。像夜晚,月光洒在古老的城堡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阴森的氛围。

展现地域风貌:通过描写特定的景物,可以展现出某个地方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例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绿树成荫,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了江南独特的地域风情。

(三)范例分析(20分钟)

1.分发一篇包含精彩景物描写的范文,如朱自清的《春》,让学生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这些景物?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学生思考后,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分析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修辞手法: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的艳丽色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感官描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热闹景象,侧面表现了春花的繁茂和香甜。

动静结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既描写了春花竞相开放的动态美,又描绘了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静态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虚实结合: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通过联想和想象,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由实到虚,拓展了文章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憧憬。

4.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四)实地观察与写作练习(20分钟)

1.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一处花园或操场进行实地观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同时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营造的氛围。

2.学生观察结束后,回到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