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242-2017 仿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docx
ICS65.150
B5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242—2017
仿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rtificialbreedingofApostichopusjaponicus
2017-05-05发布2017-06-0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3242—2017
I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连云港海珍品增养殖试验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健、陈百尧、薛学坤、伏光辉、龚琪本、唐兴本、孙苗苗、宋玲利、潘绪伟。
DB32/T3242—2017
1
仿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工厂化人工育苗的主要设施、环境条件、亲参采捕与蓄养、产卵受精、受精卵孵化、浮游幼体培育、稚参采集与培育、病害防治和稚参出池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仿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亲参
用于繁殖的雌参和雄参。3.2
耳状幼体
由受精卵孵出的营浮游生活的幼体。其纤毛带的上、下两端弯曲成环状,从侧面看很像人的耳朵。耳状幼体分为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
3.3
樽形幼体
耳状幼体继续发育,纤毛带失去了原有的连续性形成5条纤毛环,形状变为圆桶形,类似被囊动物的海樽。
3.4
DB32/T3242—2017
2
五触手幼体
纤毛环逐渐退化以至完全消失,五个初级口触手从前庭伸出,由浮游生活转变为营附着生活。3.5
稚参
五触手幼体沉落于附着基上后,从体后端的腹面生出第一个管足。
4育苗设施
4.1场址选择
选择水质清净、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适宜,无污染的海区,场区最好建于风浪较小的内弯,无浮泥,交通便利。
4.2育苗室
砖混结构,水泥瓦盖顶最佳,亦可使用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室内设遮光帘,空气要流通,防止水温和室温变化太大。光照1000-2000lx,光线柔和均匀。
4.3育苗池
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多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流水培育以长方形最好,将长方形池角抹圆,防止形成死角,池深1-1.5m为宜。单池水容量在10-40m3,过大不易于管理操作。每个培育池及孵化池的规格及容量依整个育苗室的规模而有所不同。
育苗室要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进水管路最好有两套:一套通向沉淀池,可直抽海水,另一套管路要进过滤、预热的海水,同时要考虑进排水能力,最好能在2-3h内使池水全部注满和排空。
4.4饵料室
饵料室要配有单独的保种间、单胞藻培养室、饵料培养池,保种间光照要保持1500-10000lx,并配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饵料室必须光线充足、均匀、通风条件好。饵料培养池与幼体培育池水体的比例1:3-1:4,饵料培养池一般为长方形,深0.5-0.8m、容积3-10m3中小型水池。
4.5附着基
附着基是稚参生存的必要条件,主要有透明聚乙烯薄膜、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和聚乙烯网片三种。育苗生产中较常用聚乙烯波纹板,长40cm、宽33cm、厚0.5-0.8mm、波纹的波高1-1.5cm。
4.6供水设施
包括泵房、蓄水池、沉淀池、砂滤池(罐)、高位水池,水泵及进出水管道、阀门等。
4.7充气设施
包括罗茨鼓风机、充气管道、充气支管、散气石等。罗茨鼓风机应备2台以上,交替使用;散气石的型号应保持一致,按池底面积每3-5m2安装60目散气石1个(孔径0.258mm)。
4.8供热设施
DB32/T3242—2017
3
主要为锅炉或地热井及加温管道。锅炉或地热井的供热能力应满足整个育苗生产的热量需求,育苗池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