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
PAGE
PAGE 4
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
摘要:本次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中,共利用水体3200立方米,种参1500多头,种参平均体长在25厘米,平均体重为250g。使用阴干流水刺激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共产受精卵15亿,选优得到小耳幼体12亿。按0.3个/ml布苗,浮游期以盐藻和角毛藻为主要饵料,附着期用人工配合饵料,用了约4个月的时间培育,得到了1cm规格的稚参2.2亿。
关键词:种参、人工催产、受精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育苗室
育苗室:应该充分考虑苗种和饵料培育对水质、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有自然通风条件,具有遮光设施,有相应的照明和动力电路、电源,有配套的上下水设施和充气设施。
1.1.2 育苗池
育苗池体积在30~50立方米左右,深在1.5~2米。池底部需要有一定坡度。
1.1.3 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包含沉淀池,沙滤罐或沙滤池,水泵及相应的管道、阀门。
1.1.4 充气系统
充气系统包含鼓风机、输气管道、散气石。
1.1.5 其它
根据育苗室实际需要,准备相应规格、数量的桶、盆、水舀子、换水管、充氧管、网箱、过滤袋、幼苗分级筛子、波纹板等附着基,定量用的1ml刻度吸管、天平等。
1.2 方法
1.2.1种参的标准及采捕时间
种参重量在250 g/头以上,生殖腺膨胀透光,雌性生殖腺呈现红色,卵粒肉眼可见,卵黄及细胞质透明,卵核及核仁不清,卵粒形状整齐。采捕时间大连地区5月中下旬,参圈水温大于17℃。
1.2.2 亲参运输
50L塑料桶装满海水,每桶放入30~40头亲参,遮光运输,运输水温不超过18℃,时间不超过8小时。
1.2.3亲参蓄养
1.2.3.1 蓄养密度
蓄养期间亲参密度应控制在15~20头/立方米。
1.2.3.2 蓄养水温、盐度
蓄养期间当自然水温在15℃~20℃时,采用自然水温蓄养,当自然水温高于20℃时应采取适当加冰块进行降温,盐度为28‰~33‰。
1.2.3.3 蓄养光照
蓄养期间光照应保持500lx以下。
1.2.3.4日常管理
蓄养期间不投饵,前期每天倒池清除蓄养池内亲参粪便和其它污物,后期根据亲参状态换水或不换水,每天17:00~23:00每2小时观察一次亲参活动情况,每天早晨检查水中有无精卵。
1.2.4 受精孵化
1.2.4.1 采卵
产卵孵化水温应在18~20℃以上。当发现有雄参排精时(精液呈白色线状)应让其排放一会,此时雌参一般也开始排卵,卵子呈橘红色,弥散状。当水色开始较浑且池底已看不太清时,应立即打捞出雄参放入事先准备好池中,并且让雌参尽量排卵,待雌参停止排放时,捞出雌参放入另一池。
1.2.4.2受精
当发现雌参产卵后,需将尚在排精的雄参由池内移出,放于其他空池内,让雌参在池内产卵,并在池内受精。待受精卵再次沉于池底后,洗卵2~3次。
1.2.4.3孵化
孵化时应微充氧,且0.5h提水1次直到选育。
1.2.5选优
拖网法:停气0.5h后,用长与孵化池宽度相等、宽在60~150厘米的200目筛绢网片,在池水上表层轻缓的将幼体密集到网片中,然后带水舀到预先准备的容器中,进行定量后分到培育池。
1.2.6耳状幼体培育
1.2.6.1培育密度
选优分池时将培育池幼体密度控制在0.2~0.3个/mL以内。
1.2.6.2 饵料
饵料以盐藻、角毛藻为主,辅以酵母片或酵母粉等。每天进行镜检幼体,根据镜检结果决定投饵量和投饵次数。
1.2.6.3温度、盐度
采用自然温度、当水温低于18℃,有加温条件时,可以采用加温方式将水温控制在20~22℃其间,以促进幼体发育,盐度为25‰~35‰。
1.2.6.4充气与换水
充气以水面不翻水花有微波纹为准。每天换水量为全池水量的1/3~1/2,采用200目网箱换水,换水时需不断抖动网箱,水流不能太急,虹吸管不可吸到网箱壁上,进水用300目网袋过滤。
1.2.7 稚参幼参培育
1.2.7.1附着基的投放
一般1周内幼虫在浮游幼体出现20%樽形幼体时,抓紧投放,在水温20~22℃条件下,樽形幼体经3~4d变为稚参,基本全部附到波纹板上。
1.2.7.2换水与充气
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少于1/2,换水时根据稚参个体大小使用300目换水网袋。附板后采用稍大点充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连续充气或间歇充气。
1.2.7.3投饵
稚参在波纹板上培育期间,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搭配其它饵料。
每天投喂1~2次,投喂时间和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及附着基上剩余饵料情况决定。
1.2.7.4倒池
根据稚参生长情况和温度情况决定倒池频率,正常情况下5~10天倒池一次,当温度高于25℃时,5~7天倒池一次。
1.2.8幼参培育
1.2.8.1苗种密度
苗种密度应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培育300~1000头左右,在苗生长到大小不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