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学本科药学专业第4章 固体制剂-1( 散剂、颗粒

发布:2017-09-25约字共1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固体制剂-1 ( 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散剂和颗粒剂的概念和特点;片剂的概念、特点及质量要求;湿法制粒压片方法;片剂常用的辅料;包薄膜衣材料及工艺 熟习:熟悉散剂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粉碎、过筛、混合的概念、方法及应用;干法制粒压片及粉末直接压片方法;固体的干燥;片剂压缩成型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固素。 了解:粉碎、混合、过筛、压片等设备;了解包糖衣材料和工艺及包衣设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 第三节 颗粒剂 第四节 片剂 第五节 片剂包衣 第一节 概述 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制备工艺 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 Noyes-Whitney方程 dC /dt = KS (Cs-C) K=D/Vδ K-溶出速度常数;D-药物的扩散系数 δ-扩散边界层厚度;V-溶出介质的量 S-溶出界面积 在漏槽条件C→0 :dC / dt = KSCs 第二节 散剂 一、 概述 (一)定义 散剂(powder)系指一种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煮散剂和外用散剂。 (二)散剂特点 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儿服用。 (三)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散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一般散剂应通过六号筛,煮散剂应通过二号筛,儿科 及外散剂应通过七号筛。 2、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如含有毒、剧药或贵重药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 混合均匀并过筛。 3、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4、一般散剂应“密闭”贮藏,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藏。 二、散剂的制备 散剂制备流程: 辅料 ↓ 原料药→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一)粉碎(crushing) 1、粉碎的目的 减小药物粒径增加药物比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 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降低药物粉末对创面的机械刺激性。 2、粉碎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2)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 (3)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 (4)有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3、粉碎的机理 粉碎过程主要是依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的。 粉碎度(粉碎比,n) n=粉碎前粒度D1/粉碎后粒度D2 (2)粉碎过程中常用的外力 冲击力(impact); 压缩力(compression)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 研磨力(rubbing) (3)粉碎方式 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 闭塞粉碎是在粉碎的过程中,已达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能耗大,常用于小规模的间歇操作。 自由粉碎是在粉碎的过程中,已达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粉碎效率高,常用于连续操作。 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 开路粉碎是连续把粉碎物料供给粉碎机的同时又不断地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的操作,即物料只通过一次粉碎机完成粉碎的操作。操作简单,粒径分布广,适合于粗粹或粒度要求不高的粉碎。 循环粉碎是经粉碎机粉碎的物料通过筛分设备使粗颗粒重新返回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动力消耗相对低,粒径分布窄,适合于粒度要求比较高的粉碎。 ③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干法粉碎是物料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的粉碎操 作。在药品生产中大多采用干法粉碎。 ☆湿法粉碎是药物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    磨的方法。 ④低温粉碎  粉碎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物料在低温时脆度增加、韧性与延伸性降低。 ⑤混合粉碎 两种以上物料同时粉碎。 4、粉碎的能量消耗 著明的三个能量学说: Rittinger学说 1867年,粉碎所需的能与表面积的增加成正比。适用于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粒度范围的细粉碎,亦适用于脆弱的物料的粉碎。 Kick学说 1885年,粉碎所需的能与粒子体积的减少成正比。适用于数毫米到数十毫米粒度范围的粗粉碎,亦适用于脆弱的物料的粉碎。 Bond学说 1952年,粉碎所需的能与颗粒中裂缝长 度成正比;或说粉碎所需的能与粒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功指数(work index)是将D1= ∞粒子粉碎成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